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陛下你该造反了 > 大宋,陛下你该造反了目录 > 章节目录 第45章 大宋社会调查报告(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陛下你该造反了 章节目录 第45章 大宋社会调查报告(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宋子清思索起来,这大宋的弊病太多,现如今赵祯还没有亲政,若是想要去调查官扬那些阴暗之事,目前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过了许久,宋子清想到了一个切入点,不如就先调查一下几个地方的民生问题。

    一来可以暗中进行,动静很小,二来也能借助此事培养起来一些能懂民情的未来官员……

    对,就是储备官员,那些得了进士的人未必会放下身段用心做事,那只有考虑用其他人了。

    要问大宋的这样的人哪里最多,那便是太学和国子学里面那些个学生了。

    一个个都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有热血也有冲劲,还能让这些个精力充沛的家伙们提前感受一下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先前虽有预料,但还是不如实际调查出来的结果真实,这些结果是他需要的,也是皇帝需要的。

    宋子清想着想着,觉得这事情交给那些人去做实在是最好不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些被派出去的太学和国子学的学子,通过此事,应该能学到很多。

    他看向赵祯和晏殊,轻笑着说道:“如今想要去调查权贵大族是不太可能的……

    便从风险最小的着手吧,我的想法是让太学和国子学的学生深入到大宋各路,调查各地民生情况,为期一年。”

    赵祯思索片刻问道:“先生此举可有深意?”

    一旁的晏殊也竖起了耳朵,要说是刚刚来时,他对于官家口中的这位大贤是有些不服气的,但听了刚才宋子清的那些话,他也明白了……

    眼前这位看起来二十左右的年轻人,可不能以常理来度之,他对于问题的看法很独到,也很精确。

    似乎有种能在纷繁复杂之中一把抓住问题的核心,然后用很直白的话解释出来,既不故弄玄虚,也不张扬跋扈。

    那是一种非常务实的风格,从他的话里面也能听得出来。

    宋子清解释道:“其一,如今能做的便只有这些,官家还未亲政,即便是亲政了也是威望不够的……

    想要去除顽疾,非变革不可,而变革是要流血的。

    其二,想要割除大宋身上的毒瘤,靠着那些依附在毒瘤身上的人是不行的,唯有没有被污染的才能做到,这点非常重要。”

    赵祯点点头,看向晏殊问道:“学士以为如何?”

    晏殊也在思索着宋子清的话,也觉得这般是最温和的了,如今不具备马上去改变的条件。

    不过未雨绸缪,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宋先生所言,老臣觉得可行,一来不牵扯到官扬,影响小一些

    二来也可让那些太学生们深入底层,了解我大宋百姓面临的困境,这些比整日穷经皓首更能开眼界,得真知。”

    赵祯点点头道:“便如先生之前说过的话:所谓知行合一,凡事要在事上磨才能得真知,朕深以为然。”

    晏殊咀嚼着皇帝的话,眼神一惊看向宋子清道:“这知行合一,可是宋先生之言?”

    宋子清点点头,笑着道:“所谓知行合一,我把它看成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提升自己理解和剖析万事万物的方法论。”

    “知行合一……这四个字颇有些微言大道的意味了。”

    晏殊低声喃喃,看向宋子清的眼神复杂难明,他是学问大家,更是清楚知道这四个字的厉害之处。

    只是没有完全说明白。

    晏殊躬身一礼道:“此言有大学问,还望宋先生解惑……”

    宋子清看着这老倌眼睛里的精光,一时间也有些莞尔。

    嘴里说着解惑,心里怎么想便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要知道对于学问的争论,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这些个儒学大家有自己的道,哪会轻易的被别人的想法动摇自身?

    宋子清也不以为意,缓缓说道: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本一事,真知即真行。”

    晏殊闻言,细细品味着这解释,大脑飞快的转动着。

    片刻之后,他问道:“宋先生言知行本一事,又何必说前两句呢?岂不自相矛盾?”

    赵祯在一旁默默的听着,也听出了火药味来。

    这学问之争,很是有些意思。

    宋子清心里一叹,此前他与欧阳修说的那些解释,不能用在这位学问大家身上了,这两者可谓是千差万别。

    先前与欧阳修把知说成是知道,知识,是有其考虑的,他只想借助这句话来引伸出那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眼前这位,显然意识到了这里面更深层次的含义。

    宋子清轻声道:“这知,非是单指知识,还有良知……

    所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如此还需致良知

    良知乃人之本性,是道德直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去私欲以养德是为致良知,如此知行便能合一,是一种更高深的境界。”

    赵祯
>>>点击查看《大宋,陛下你该造反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