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 >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46章(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 章节目录 第146章(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根柢,一为商业制度,一为家族制度,二者如鸟之双翼,如车之双轮,必须改变之,社会乃得涣然改观。

    (四十七)目前之问题。但今日横亘于眼前者,尚有民族问题。盖今日者,人类真正之利益求其合,而特殊阶级之利益与偏见求其分。民族之根柢,厥唯文化,文化相启发矫正,本亦终趋于合。然其进行也,非循直线,而现在民族间种种之不平等,又有以促进民族主义之更趋于发皇。联邦及邦联本为徐俟民族自决最优之制。(中国从前无此制之名,而对待异民族,实深得此制之意。古所谓不求变俗者,即国家仅统理其荦荦大端,而余则悉听各民族之自由,且自保其文化也,故民族相争之祸不烈。)而其势不能行。今日之势,乃在压迫弱小民族,使为自己之犹脚爪,以与其他强大之民族相争,为之猫脚爪,真乃为人作嫁,徒自牺牲矣,不可不至慎。

    (四十八)中国何以应付目前之问题。(一)挽回近百年来之积弱,(民族问题。)(二)铲除官僚阶级,(广义的,此为民权问题。)(三)先能自立,然后进而谋全人类之利益。(民生问题,此问题真正之解决,必不能以一民族一国家为范围。)

    (四十九)治史学者所当知,恒人重现实,罕求其理,学者泥于既往,不切现实,二者自均不能指示前途。历史为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贵实证,非希望如何,而为能够如何之问题。须从社会本身发现其法则,此事有赖于史学,而史学最重大之任务,亦在于此。中国之哲学观念,以一动一静,为一切之定律,谓社会亦不能免,故盛衰必相更迭。此乃误用自然定律,只能适用于有机之个体,社会则为超机体,可以此一部分动,彼一部分静。小团体可以一人组织指挥之,而期其合理,大团体则不能,然虽无具此能力之一人,不能谓无具此能力之一群人,今后社会进化之重要办法,即在成立此首脑部,以组织指挥一切,而使受理性之支配也。

    1944年写于常州
>>>点击查看《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