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越坡 > 明越坡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九百二十三章 马和的阴招(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越坡 章节目录 第九百二十三章 马和的阴招(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的白河沟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从那之后燕军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那夹河之战便是彻底奠定了燕王朱棣战胜建文帝的基础。夹河之战后,建文帝成了被动挨打的一方,再也没有能力向燕军发动大规模的主动进攻了。

    虽然朱棣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但他仍然很苦恼。建文帝毕竟还是一国之君,他拥有大片富庶之地,粮草充足、兵员充足;而自己只有北平及周边这一亩三分地,士兵的来源少,粮草的来源更加有限。

    如果双方就这么继续僵持下去,朱棣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而如果主动进攻,济南始终成了朱棣心头绕不过的这个坎儿。

    听说那铁铉当上了山东布政使之后,进一步加强了济南的城防工事。想想上次攻打济南的惨痛教训,朱棣的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儿。可如果取不下济南,自己又怎么挥师南下,去与侄子朱允炆争天下呢?

    济南成了朱棣心中永远的痛,更成了他始终也绕不开的心结。为朱棣解开这个心结的是道衍和尚和他的学生马和。

    适逢应天宫中的李兴、王安、马靖等人给北平的马和传来了一个绝密的情报:为了抵抗燕军的攻势,明军几乎全部布防在山东、河北一线,应天周边兵力相当空虚。

    得到这个绝密情报之后,道衍和尚带着马和与燕王朱棣进行了一番长谈。

    道衍和尚告诉朱棣,眼下正是天赐良机,应当立即挥师南下,直取应天。

    朱棣双眼迷茫地看着道衍和尚和马和,问道:“直取应天?济南都攻不下,我如何取应天?”

    道衍和尚一语点醒梦中人:“取应天,管他济南什么事?”

    经过三人一番仔细推演,一个挥师南下、直取应天,不要后勤、不要给养、以战养战的伟大战略诞生了。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月,朱棣挥师南征。

    听说燕军来袭,盛庸、平安、铁铉等人也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就等着燕军前来攻城。铁铉甚至还幻想着,自己要让朱棣在同一个地方第二次跌倒。

    不过出乎南军众将意料的是,燕军既没有进攻德州,也没进攻真定,更没进攻济南,而是从德州和真定之间穿过,直取馆陶县。到达馆陶县之后,燕军折向东,绕过曾经的伤心之地东昌,取下东阿县。从东阿县南渡黄河之后,燕军又取下东平县,然后一路向南,直取单县。

    由于燕军的这条路线,全部都是南军的防守薄弱之地,几乎是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直到燕军集结到徐州西北两百多里的单县之时,盛庸、平安、铁铉等人才明白过来,燕军这次是要直取应天呀!

    盛庸、平安、铁铉等人自然是明白,此时应天周边的兵力实在是有限,如果放任燕军继续向前,后果将不堪设想。

    慌乱之中,盛庸、平安、铁铉等人立即派兵前来追击燕军。平安作为南军的先锋官,这次也是追在了最前面。

    当平安的大军接近单县之时,他总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平安心想: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城防也是相当坚固,只要城中的守军坚守待援,等咱的大军杀到徐州城下,内外夹击,定能击败燕军。

    可当平安抵达徐州城下之时,并没有看见燕军的影子。一问徐州城中的守军,平安心下大骇,燕军没有在徐州做任何停留,也没有向徐州发起任何进攻,而是南下去取宿州了。

    宿州离应天只有五百里的距离,平安彻底慌了神儿。

    慌了神儿的平安,就不再是那个昔日令燕王朱棣心虚的平安了。
>>>点击查看《明越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