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六十九节 北线完成合围(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章节目录 第四百六十九节 北线完成合围(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普鲁士并不是自己一个国家在战斗,而是纠集了三十多个北德意志邦国,德意志联邦也是向俄国宣战的主体之一。

    其中南部的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三个王国亲奥,跟奥地利组成联军,北部信仰新教的北德意志邦国亲普,跟普鲁士组成联军。

    由于大量德意志邦国的加入,让普鲁士可以动用的軍队数量大增,包围华沙的时候,主要是普鲁士軍队,当时的数量才三十万人。戈尔恰科夫增援的时候,已经增援到了五十万人,此时双方兵力还算相当。等到戈尔恰科夫解了华沙之围,成为波兰俄军总指挥的时候,普鲁士联军已经增加到了六十万人,兵力开始占优。

    由于英国的支持,德意志联邦可以在伦敦发行债券融资,得到的资金大量采购英国的军火,让北德意志联邦的軍队装备更有保障。能够装备一水的线膛枪,以及大量的优质火炮。

    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历史上,直到普法战争,普鲁士的军事工业都无法为普鲁士庞大的軍队完全提供军火,每次战争都装备着大量的英国軍火。而线膛步枪进入列装,也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全世界能够迅速生产的国家除了中国也就是英国了,法国的军工业都还只能满足平时的列装,战时都会紧缺,更何况普鲁士呢。

    当然这次战争也让普鲁士的一些刚刚进入军火生产的企业发了一笔横财,比如去年才刚刚生产枪炮的克虏伯公司,就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加速了这个军火帝国的成长速度。但装备普鲁士軍队的,主要还是国家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

    另外普鲁士軍队装备的比其他国家更具革命性的德莱塞针击步枪,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显现出跨时代的威力。跟俄国的线膛步枪战斗中,反而多数时候落于下风。因为这种步枪虽然是后装步枪,拥有射速快的特点,但由于这时代的金属加工能力,始终存在着气密不严的问题,影响了步枪的射程,只有线膛前装步枪的一半。俄军训练水平不高的士兵,习惯在三四百米距离就开枪,反而能大量杀伤普鲁士軍队。等进入到普军射程之后,俄国大兵的刺刀冲锋就已经开始了。

    北德意志联军的指挥始终也存在问题,总指挥由普鲁士的威廉亲王担任,他同时也是波兰国王。此时两个波兰并立,都以华沙为首都,威廉亲王和亚历山大二世都自称波兰国王。国际上已经开始以东波兰和西波兰分别称呼俄国控制的波兰和普鲁士控制的波兰了。

    威廉以西波兰国王和普鲁士亲王的身份,带领着北德意志邦国、普鲁士和波兰人组成的规模庞大的联军,其实以他的能力,或者说这个时代的通信水平下的个人能力,基本上不可能做到让数十万軍队如臂指使。

    这就是为什么毛奇设计用一个大参谋部来代替总司令来指挥军队的原因,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无论这个人的知识水平有多高,知识面有多宽,经验有多丰富,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兼顾到战场上的方方面面。而用一个总参谋部就不一样了,毛奇可以结合专业的地理专家,地图专家,气象专家,工程学专家,经济学家,甚至历史学家等等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制定出更详细,更专业的作战方案。这是軍队从个人艺术转向科学管理的重要一步。

    拿破仑在指挥三五万軍队的时候,胜率极高,原因就是这个规模上,拿破仑的指挥天才可以尽情释放,十几万人以上就只能中规中矩,五六十万人的时候,甚至就混乱不堪,原因就是这么大规模的指挥,已经超出了个人能力。

    中国古代名将动辄指挥数十万大军,但那个名将不是有大量幕僚辅佐。

    所以威廉亲王指挥的庞大軍队,一直存在一个不够灵活的缺陷,在机动的时候,甚至比不上一向粗陋的俄军。

    在軍队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之后,威廉也没有能够采取大范围的灵活战术去包围敌人,而是依然以几万軍队的规模,在局部战场层层推进,逐步逐步的蚕食俄军占领区。逐步将东普鲁士到华沙一带的城市全部占领,但华沙依然隔河被普俄两军控制。

    这种逐步蚕食,不讲究灵活战术的作战,伤亡率是极高的,互相之间,几乎都是在用生命为燃料换取前进的动力。

    而俄国人渐渐不支,原因还是出在了军火上。俄国没有向上百万軍队提供线膛步枪的能力,俄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买买不到。

    军费支出也是巨大的负担,俄国试图向以前一样,向中国寻求财政支持,希望能在中国发行债券,但中国拒绝了,希望能用真金白银从中国购买军火,中国也拒绝了,拒绝的原因只有一个,保持中立,或者沙皇愿意在条约上签字,然后中国可以考虑这些条件。

    死硬的沙皇显然还没到绝境,加上对技术的轻视,他在俄军中大量装备滑膛枪。反正都是枪吗,不过射程近一些,准确度低一些而已。

    结果越打俄军数量越少,战斗力越弱,损失越大,这已经不是戈尔恰科夫的指挥能力能够弥补的了。俄军越来越陷入被动,在同等兵力下,跟北德意志邦国的正面作战不断失利,加上兵力上还比如对方,俄军只能一步步被挤压,渐渐被压缩在了华沙
>>>点击查看《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