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鹿鼎记 > 明鹿鼎记目录 > 章节目录 【0968 罢免杨嗣昌】(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鹿鼎记 章节目录 【0968 罢免杨嗣昌】(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便满清依旧入关,面对的也不再是人心惶惶、混乱无序的中原。

    当然,如果这样的话,后世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那么爱大明了。

    大明是风骨的,至少大明皇家有绝对的风骨,崇祯**给祖宗丢脸。

    但能力上,崇祯的确不行。

    不说朱由检的祖宗朱元璋起**雄逐鹿的江南,朱棣以漠北击破侄子的百*精兵。

    光是朱由检他哥天启都做得比他好,局势稳住没恶化。

    崇祯是悲情,但和他的无能、推卸责任和好面子**什么**的地方。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为人主者,本来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管理属下团结属下,崇祯**做到。

    换朱元璋朱棣,自然会砍了魏忠贤,但是绝不会偏激的把阉党全部清算。

    因为借力打力、萝卜加大棒一直是这父子俩的拿手好戏,接下来肯定是严惩顽固的,奖赏听话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绝对不会把自己的**推到他人头上。

    韦宝看着眼前的杨嗣昌,不禁忍不住感慨,这就是大明末*的男二号了呀,再加上一个男一号崇祯大帝,你俩就是一部电视剧。

    “岂有此理,杨嗣昌,你这是说的什么话。”魏忠贤怒道:“你是户部郎中,难道一个户部郎中只管算账,不管如何为大明筹划银两吗?”

    “那是户部尚书,户部侍郎,更甚者是内阁大臣们的事情。在其位谋其政,是这个道理吧?九千岁若是硬要我一个户部郎**什么主意,就是逼着我请辞。”杨嗣昌的言辞逐渐强硬,但态度仍然很卑微,语气也软的很。

    “真是岂有此理,官不分大小,都当为朝廷尽心尽力,合着依照你的意思,大明什么事情都得由陛下亲自操持吗?陛下是最大的,是不是这个意思?”魏忠贤今天似乎火气很大。

    韦宝有点搞不清楚状况,魏忠贤是堂堂九千岁,一人之下*人之上,你是何等身份啊?这么尊贵的身份,你和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计较什么?

    “对,应当罢免了这庸官。”冯铨立刻站队魏忠贤。

    魏广微、黄立极也跟着点头,都表示该罢免杨嗣昌。

    丁绍轼和顾秉谦**什么表示。

    丁绍轼是东林党,阉党赞成的事情,丁绍轼**表示,韦宝能理解。

    顾秉谦是什么意思,韦宝暂时也**搞明白,顾秉谦应该马上站队,赞同九千岁的话吧?你不是魏公公的干孙子的老爸吗?

    “首辅,你为何不说话?朕记得,这杨嗣昌是你举荐到户部任上的吧?你算是杨嗣昌的老师。杨嗣昌此人也确实有些才能。”朱由校道。

    韦宝这才知道,顾秉谦和杨嗣昌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这算是师生关系啊。

    杨嗣昌不算东林党,不算阉党,因为杨嗣昌后面和东林党的关系不怎么样,而杨嗣昌的老爸杨鹤是被魏忠贤赶回家去的,到了崇祯朝才得以起复,所以杨嗣昌肯定不能算阉党。

    但杨嗣昌又是顾秉谦的学生,这真的有点意思。

    不过,也**什么不好理解的,杨嗣昌应该就是一个中立派,政治偏向不明确的这样一个人,这种人在大**廷中也不在少数,至少两成到三成。

    萨尔浒之战以来,**国运似乎越来越背。到了末代皇帝崇祯,**国内**的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各种党派互相**,**普遍**无能,军队人心涣散战斗力极低,东北的少数民族势力也虎视眈眈。

    再加上,此时气候恶化,气温降低,农民收成锐减,但是税负只增不少,很多老百姓完全没法活下去,他们终于揭竿而起,形成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地方农民反叛力量。他们在国内流窜征战,把**朝廷弄得焦头烂额。

    而在崇祯帝无依无靠的时候,杨嗣昌的出现无疑是他最后一根稻草。

    杨嗣昌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小时候酷爱读书,因此学问很深,对于事物有着不一般的见解。

    崇祯皇帝登基后,发现在国家还有这么一个人物,很是开心,再加上杨嗣昌这个人把名气看得十分重要,不屑于拉帮结伙,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因此崇祯帝就想大力倚重他。

    杨嗣昌很快就上任兵部尚书。在和平*代,这个官职可能还很轻松,但是到了内忧外患的战乱*代,杨嗣昌无疑是扛起了国家的希望。

    他上台的时候,**内部,各地的农民军已经蜂拥而起,把四川等地搞了个底朝天,当地的地方军队完全不是对手,处处向朝廷请求支援。

    而满人也多次率领部队南下,每次都能将**守军打得落花流水,只能苦守。崇祯帝见到形式已经烂成这样,就急忙让杨嗣昌想办法。而杨嗣昌根据一番思考,也提出了策略。

    杨嗣昌的策略主要核心有三点:大体就是,在东北先撤出主力同满人谈判,以防守为主,先稳住满人的进攻态势。

    集中重兵力量消灭农民军,农民起义军消灭后,再“收拾”满人,收复之前的领土。

  
>>>点击查看《明鹿鼎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