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柏林1943 > 柏林1943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六十五章 1943年德军战时生产整备(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柏林1943 章节目录 第六十五章 1943年德军战时生产整备(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行生产改造的设备。

    并且将用于新武器项目的军工业生产能力向备用零配件制造,和修理工作转移。

    此外他还借助‘集中’计划框架内的强力手段,排除一切干扰优先展武器型号产量最大化的障碍。

    例如针对每一种主要武器的生产,任命一位计划专员(这些专员是来自指导委员会的问题专家),其职责是使展委员会的工作合理化;中止在有意义的时间段内,无法保证对现有武器实现可行性改进的研行为,将进一步集中到最具可行性和展性的项目上。

    这样的做法被命名为‘重点突破战’,同时,改专员还有权根据产量最大化原则强行叫停已经投入批量生产的改进型武器,因为如果某种武器起初就适合批量生产,那么维持其最高产量的重要性优于寻求小幅改进。

    实践中,每个武器改进项目都没有设有期限,过期后‘冻结’,并且宣布为‘完成型号’,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采取这种手段是为了制止那些军方专家,和企业设计部门狂热追求武器性能,对已经投产的项目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因为这个因素曾经长期阻碍有效生产能力的最优化利用。

    但是施佩尔最重要的,和最有代表的临时措施则是创立了武器参谋部;他从本部门官员,和工业界人士中选拨出每个主要生产环节的专员。

    这些人会同建筑,能源,铁路,邮政,民防部门代表;以及负责劳动力供应的总务局组建统筹整个工业的非官方理事会----武器参谋部。

    这个武器参谋部每日召开例会,一般由索尔组织。

    会议上,各指导委员会和企业联合组织陈述并讨论最新的难处,和麻烦,在其他组织的协助下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其实简单点说,武器参谋部就是军备和战时生产部的缩小版。

    但是不管怎么样,在二战时期,甚至是后世被人评论最多的施佩尔;就是依靠以上这些方法,来为德国提高武器装备的生产效率的。

    当然陈炎龙之所以知道施佩尔使用的方法,就是这些,那是因为他穿越前就在各种各样的历史资料,和网上的资料里面看过不少关于施佩尔的管理方法的说明,所以他才知道的这么清清楚楚。

    为此他才最后决定暂时不处理掉这个在即将战败之际,给希特勒放毒气进行暗杀的人。

    而且此时此刻的他,还要想办法大力支持他的改革,让德军的武器装备的生产得到更加多的提升。

    要不单单依靠他手中的那个金手指兑换系统,还是不够保险的。

    而且一个国家想要真真正正强大起来,还是要拥有自己的科学技术人长,和生产线,生产设备,以及资源的。

    而这些问题,也是让他最头痛的事情。
>>>点击查看《柏林1943》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