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新二战风云 > 新二战风云目录 > 烽火连城 第三十四章 外交(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新二战风云 烽火连城 第三十四章 外交(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苏联红军数十万部队,秘密挺进希腊,其巴尔干第一方面军的第七十九步兵师、第四十五机械化步兵师,独立第四机械化步兵师,在品都斯山脉南麓的伊萨斯山谷,围歼英军第二十九独立机械化步兵师。”

    这样一个惊人的消息,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传播,一时间,举世震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为了什么,明明是曾经的友军,而今法西斯德国才刚刚灭亡,战后处理德国的一系列问题还没有敲定,这新的一场战争却再次爆发了。这意味着什么?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内幕?今后的世界是将走向和平还是将要走向一场新的更大规模的战争?这些问题都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一万两千多人的一支军队,在顷刻间遭遇灭顶之灾,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恐怕都不是一件小事,英国人即便不发起报复,恐怕也必定要从苏联人那里讨个说法。

    当消息传到英国国内,整个英伦三岛全都炸开锅了,就在此前一天,英国的各个报纸上还都在登载着德国人战败而伟大的英联邦成为了战争最后胜利者的消息,而转过天来,他们铺天盖地报道的,就成了英军在希腊遭遇惨败的新闻。几乎每一个英国人都在唾骂,唾骂俄国人的背信弃义,唾骂俄国人的穷凶极恶,而在唾骂之中,有些声音显得更加响亮,那就是政府应该立刻对俄国人宣战,用更加猛烈的进攻,来回击俄国人这种卑劣的做法。

    面对苏联人突如其来地攻击。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也是迅速做出了反应,就在品都斯山脉南部战役结束的第二天,丘吉尔便同美国总统罗斯福取得了联系。长期以来,这位矮矮胖胖的英国铁血首相,就是一个纯粹到骨头缝里的反共主义者,他对任何形式的社会主义趋向,都抱有深刻的成见。正是在他的游说以及坚持下,英国才不惜投入大笔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干涉包括希腊在内的欧洲众多国家地国内革命。在丘吉尔看来,共产主义就是一根可以飞速生长并迅速扩散的毒苗。只要你给它哪怕一丁点生存地空间,它就会迅速的蔓延到全世界。因此。自从一战结束之后,丘吉尔就一直在宣扬对苏俄地围堵。时至今日,他的这种思想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显得是愈演愈烈。

    在同罗斯福的通话中,丘吉尔一方面寻求了自己大洋彼岸的盟友在这件事情上的看法,同时也希望美国能够首先在舆论上,对英国提供支持,并通过外交手段对苏俄施压。迫使他们先无条件释放被俘的英军官兵。在令一方面,丘吉尔也希望美国能够正式介入这件事情,将原本在非洲修整的军队调往希腊,以支援英军在那里开展地战争。

    毕竟是长期以来的盟友,罗斯福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丘吉尔的第一个要求,他声称。自己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同苏俄领导人取得联系,用最严厉、最具有威胁性的言辞向对方施加压力。但是对于直接出兵希腊这个问题,罗斯福并没有给于任何承诺。毕竟战争不是一件小事,同目前军事力量正处在鼎盛阶段地苏俄开战,显然并非是什么明智的决定。更何况他罗斯福虽然是美国的总统,拥有对外宣布进行战争地权力,可话说回来,这战争是需要用钱来支撑的,而在美国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财政划拨大权把握在国会的手里,所以呢,美国总统要想对外发动战争,首先就要经过国会的同意。

    不要以为美国人都是好战的,在美国的政权体系中,一直以来就有着鹰派与鸽派的划分,而两个派系的背后,有各自有着很大的利益背景。在二战中的珍珠港事件之前,国会众参两院中,鸽派势力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因为日军骤然对珍珠港发动偷袭,美国也绝不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下就加入到战争之中。

    而今,经过数年的战争,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势力终于被连根拔除,国际和平的曙光刚出现,按照当初美国国会政治中的媾和条件,代表着大军火商利益的势力就应该到了退让的时候了,美国在这个时候需要和平,需要将国家订货的主要方向,转移到战后建设方面来了。所以呢,罗斯福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在国会中再次提出新的战争计划,能够获得通过的机率也绝对是相当低的,一个搞不好,他这个总统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慎重啊,这一切都要慎重啊!

    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愈发感觉事态不妙的罗斯福,决定召集白宫的智囊们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看看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让这场风波平静的过去,最好是能让苏联人稍稍低下头,同时呢,又让英国人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

    二月三日,初春的莫斯科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雨,雨下的不大,细细密密、碎碎蒙蒙的。

    在象征着全苏最高权力核心的克里姆林宫内,楚思南正在召开最高统帅部的一次会议。他早些时候接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电话,那位忧国忧民忧天下的罗斯福总统,同他在电话里交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的交谈中,罗斯福唯一的目的,就是向楚思南施加压力,希望这位年轻的苏联领导人能够将进入希腊的苏联红军撤出去,把希腊的事务交给英国人去处理,从而算作对他们的补偿。
>>>点击查看《新二战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