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新二战风云 > 新二战风云目录 > 烽火连城 第二十四章 苏共十九大(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新二战风云 烽火连城 第二十四章 苏共十九大(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楚思南在占领区内所提倡的“思想改造”方案,在执行过程上是残酷的。在战后的日本,尤其是在苏占区内实行的是绝对军管,而在这种环境下,日本人俨然就是二等公民,任何人都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不仅如此,在法制方面,苏占区内的人也享受不到为自己辩护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改造”方案的推行会又怎样一个过程,也就可想而知了。

    同样的,“思想改造”方案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也是重大的,从二战结束到一九六零年苏占区同中国占区合二为一的时候,南北日本的分裂格局正式形成。而由于苏联在日本北方搞了二十年的“思想改造”,数代日本人从最初的被迫到后来的顺其自然再到最后的理所当然,等于是完全的接受了苏联人所灌输的那些东西。而在之后,南北日本之间就针对一些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彼此间口诛笔伐不断,那情景,就同楚思南记忆中的南北朝鲜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对于楚思南来说,南北日本的分裂隔阂,恰好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一个原本就国小力弱、资源贫瘠的国家,再一分为二之后,还能有什么作为?

    因此,在东京会议结束之后,楚思南便感觉放下了一件思虑已久的心事,东亚的一个祸星被剿灭了,不。准确地说,是被瓜分了,这样至少在今后半个世纪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东亚的形势会变得消停很多。不过在这个时候,楚思南显然忘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朝鲜,曾经轰动全世界的朝鲜战争,是否还会如期的爆发呢?

    就在东线战事即将走向结束的时候,远在欧洲的德国战场,数百万苏军部队陈戈待戟。虎视于柏林城下,随时准备着向城内的宿敌发起最后的、最猛烈的进攻。

    同楚思南不同。在大多数苏联人地眼中,欧洲的战事显然更加重要。对于他们来说,苏联同日本之间或许有着一些罅隙,而日俄战争以及后来地苏日冲突虽然让苏联人对日本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好感,但是却不至于产生什么仇恨。而在德国的问题则并非如此了,数年地苏德战争,让苏联蒙受的损失可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数一千万计的国民在战争中殒命。这其中所包含的仇恨也绝不是用一个切齿就能够概括得了的。

    因此,当苏联红军即将发起对柏林攻坚战的消息传来之后,全苏联都沸腾了,在此期间,尽管因为楚思南身在日本,苏联各个主要地报纸都把报道重点放在了东线。但是这仍旧没有影响到苏联国民对西线关注的热情。而到了十二月末,随着楚思南从东京返回莫斯科,并由此开始关注西线战事。方方面面的消息,也开始通过报纸、广播,铺天盖地的传来。

    其实,早在楚思南返回莫斯科的一个多星期之前,西线战场上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就已经爆发了,而作为楚思南地夫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一书记,吉尔尼洛娃代替自己的丈夫飞赴苏军前线总指挥部所在地茨贝格,亲自下达了发起第一阶段总攻地命令。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技巧可言的攻坚战,从战役发起之初,苏德两军的每一场交锋几乎都可以称为殊死的搏斗。作为进攻一方,负责发起第一轮攻势的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主力,分别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向柏林近郊区域发起猛烈的突击。

    作为这一场战役的直接指挥官,无论是朱可夫还是梅列茨科夫,抑或是罗科索夫斯基,他们都相当清楚,这已经是最后的一场战役了。在这场战役中,继续为了保存实力而进行一些拖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同样的,珍惜弹药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从战役发动的第一时间开始,绝对堪称甲天下的苏军大炮兵,便毫不留情、毫不吝啬的,将一枚枚炮弹接连不断的推进炮膛,让它们在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啸声中,铺天盖地的砸落到德国人的阵地上。而在整场苏德战争中,表现并不怎么出色的苏军装甲兵,也亮出了锋利的獠牙,从尼斯河至东奥德河之间上百公里的德军防御阵地正面,带着滚滚尘烟驰骋纵横的苏军坦克、坦克歼击车随处可见。成集团军建制的苏军装甲部队,在大批步兵的随同下,悍勇而前,在德军残破的阵地上肆虐纵横。

    殊为可悲的是,曾经以闪电战、装甲部队快速推进而著称的德军,此时已经绝对的走到了黄昏,作为德军尼斯河防线主要作战力量的曼托菲尔第三装甲集团军,竟然只拥有可怜的一百二十七辆坦克,而即便是这百余辆坦克,还存在着故障多发、燃油不足等等一大堆的问题。可是在他的正面,则是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两个苏军满编装甲集团军。以百余辆残损的坦克,去硬撼近千辆坦克的大军,这场战斗还未打响胜负已经可以预知了。在万般无奈之下,曼托菲尔做出了一个被他自己称为“对德意志犯罪”的决定,那就是将大批没有坦克的装甲兵,分配到步兵之中,以散兵坑为倚仗去抵抗苏军装甲部队的进攻。

    那可是德意志军队中的精英啊,作为曾经一度辉煌的德意志装甲兵,这些士兵能够在残酷东线战争中存活下来,那本身就是一种经验与战斗力的体现。可是而今,他们
>>>点击查看《新二战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