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席卷晚清 > 席卷晚清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四十六章 谁都怕(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席卷晚清 章节目录 第三百四十六章 谁都怕(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见到钟霖郑怡倩两人还在疑惑,刘俊也不在卖关子,微微一笑,刘俊走到地图面前,指了一下卢龙地图说道。∑,

    “卢龙在滦河以东。要是在平常,有滦河天险,我也不敢这么肯定,但是如今我们是突然进攻,清军没有防备,所以以王士珍的本事,速战速决,打退第一协是不成问题,而出了卢龙,铁良要想再次阻击我军,只有沙河驿,也就是沙河对岸,和我军对持。”

    两人点了点头,他们总算知道为什么刘俊有这么大的信心。

    “命令,第八军出山海关经青龙、宽城、拿下承德后分兵一个师进入隆化,围场一带清军,另外一个师,于第七军主力汇合三河,直达通州。”

    “明白。”钟霖马上掏出文件,将命令写上去后转身走了出去。

    见到钟霖走了出去,一直站在一边的郑怡倩走到刘俊旁边,她明显感觉到,刘俊心事重重。看上去在担心什么问题。

    “你在想什么呢?”郑怡倩泡上一杯茶水后递给刘俊。

    接过茶水,刘俊看了一下郑怡倩:“我在想,日本究竟会做什么?”

    日本?郑怡倩皱起眉头,她有些不明白,现在部队在和朝廷开战,为什么刘俊会去担心日本方面的问题。

    由不得日本不担忧,上次战争,日本虽然败了,自己也强制性的让日本赔偿一亿两白银,本以为,自己这么一弄,日本没有二十年,就不要想恢复过来,可是自己真的太嫩了,这才十年不到。日本的经济不但得到恢复,更是超越了甲午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年前,朝廷和日本将《天津条约》修改过后。日本海军限制被废除,这几年,日本的海军吨位,已经和北洋水师达到平衡。而陆军方面,又恢复到了六十三万正规军,二十五万的预备役。

    如今自己和朝廷开战,刘俊有些担心,日本在得到消息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给德国的严复回电,立即接回订购战舰,会旅顺,编入水师。”深吸一口气,刘俊淡淡的下发下命令,他决定了,不管日本会怎么做,自己都会让北洋水师备战,并且让在德国订购的水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立即回国。

    “大连造船厂和福州船政局呢?‘微微一低头,郑怡倩抬起头,轻声询问。

    两年前,大连造成厂和福州船政局在天只号计划结束后,就立即封闭两大船坞,将建设好的战列舰封存。一直到现在,外界都不知道,福州二号船坞和大连造船厂一号船坞里面封存的是什么?

    “随时等待开启命令。”淡淡的,刘俊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日本,九月的天气让首相府有一些闷热,站在窗口面前看着远处的樱花树的伊藤博文心中充满了疑惑,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有弄清楚,刘俊要做什么。

    根据辽东的情报人员报告,这几天辽东大规模的军列在通过丹东,然后进入平壤,这些都算了。本以为军列上运载的必定是大规模的部队和军事物资,可是根据朝鲜第二军军部情报来将,军列中除了吃的外,根本就没有兵力,而且丁汝昌的部队在大规模往前推进后,又下令退后了十二公里,就连进入古堡里的一个朝鲜师,都已经退回原有的驻地。

    “究竟他要干什么?”喃喃自语中,伊藤博文转身走到挂在墙壁上那副巨大的辽东朝鲜清国地图面前。

    “首相阁下。”一身焦急的声音响起,正在地图面前沉思的伊藤博文转过头,就见到井上馨手中拿起一份电报,一脸焦急的看着自己。

    井上馨向来稳重,如今却露出焦急和一丝兴奋的神色,他感觉又是事情不妙。

    “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淡然中,伊藤博文端起桌子上的茶水。

    “首相阁下,刘俊的辽东军昨天八点突然对清国驻扎在卢龙的新军第一镇第一协发起突然进攻。”

    “什么?”伊藤博文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从位置上站了起来从井上馨手中抢过电报,看了几眼。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伊藤博文拿起手中的电报,不停的喃喃自语。

    前几天辽东军还在大量把部队调入朝鲜边境,这才几天,就对清国发动战争,这简直不可能。

    “情况可靠吗?”伊藤博文一脸疑惑的看着井上馨。

    这话让井上馨吓了一条,这份电报,可是伊藤博文亲自挑选的间谍发出来的,怎么练首相自己挑选的人都不信任了。

    吞了一口唾沫:“首相阁下,这是菊花发出的电报。”

    “这个大骗子,祸害。”微微一愣,伊藤博文反应过来,他算是明白了,自己有他他么被刘俊这挨千刀的给骗了。

    “立即通知内阁,召开紧急会议。”放下手中的电报,伊藤博文露出一丝笑容,他感觉到,吃掉刘俊的机会来了。

    这些年来,自己****夜夜的期盼,就是想一雪前耻,当年甲午一张,自己先胜后败,在日本就跟狗一样,差点没有被自己国家的人给喷死,要不是后来改革经济,贷款,修改《天津条约》他都不知道,现在自己会在那个地方生活。


>>>点击查看《席卷晚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