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甲午崛起 > 甲午崛起目录 > 第四卷殖民统治 1105 皇帝的早餐(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甲午崛起 第四卷殖民统治 1105 皇帝的早餐(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密集的枪声响起,薛佩尔恍如梦中,只能机械的指挥士兵们准备战斗。

    第一团来的太过突然,步枪子弹密集发射,华军现在不用省子弹,不是说华国的军工环境有了质的变化,而是萌总裁要求的。

    萌总裁的理念中,没有什么东西比人命更值钱。

    美国人的军队和薛佩尔从来没有想过,在刺刀见红的巷战之中,居然还有炮火,迫击炮装药量虽然不多,可是炮火毕竟是炮火,在近距离和房舍密集的地方,杀伤力极大。

    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团的进展顺利,很快就围住了美国人的军营。

    这个时候,日本人早就跑光了。

    下关城中的日本老百姓,也不敢露头,在家中惶惶不安,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战斗只是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结束了。

    当枪声渐渐的停歇,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团恢复了下关城的秩序。

    薛佩尔被带到了第一团团长的面前。

    第一团团长笑眯眯的看着薛佩尔:“我们才死了不到100人,就全歼了你们2000多人,你不是很喜欢搞事情吗?”

    薛佩尔完全不懂话语,即便懂话语的人,也没有几个能明白搞事情是什么意思?

    这些都是萌总裁喜欢带的俚语,传到了军中,萌总裁除了在首都,就是在军队的时间最长了,尤其是和华军第一野战师在一起的时间。

    第一团的团长,以前做过总裁的护卫。

    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薛佩尔以为不是被枪毙,就是要被绞死,至少,肯定要先挨一顿打。

    但是华军是不伤害俘虏的,他惊奇的目光扫视周围,只是被打下去了而已。

    华军不是魔鬼,相反,这些从贫民子弟成长为军人的人,大多数都是很可爱的。

    当然,他们会冷酷的去执行萌总裁的任何命令。

    一团攻下了下关城,甚至活捉了薛佩尔,通过团属的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机,将作战的结果,第一时间传回到了华军第一野战师指挥部所在的长崎城。

    萌总裁仍然在睡梦中呢,萌总裁这一觉,睡的特别的安稳。

    要是放在以前,萌总裁是很喜欢第一时间知道战报的,但是现在,萌总裁也关心,却不会伸着脖子等了。

    萌总裁已经越来越具备一个领袖应该有的气度。

    华军完全控制了从下关城到长崎的火车站和铁路沿线,同清朝一样,日本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铁路。

    清廷时期,是有一点铁路的。

    西方列强为了加强其在中国的掠夺,竭力抢夺筑路权,修造由他们控制的铁路。

    洋务派为与列强夺利、抗争,也积极自建铁路。

    列强在华建筑铁路的阴谋与我国自建铁路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扩大经济掠夺,纷纷开始了在华修筑铁路的阴谋活动。

    他们一方面以伪善者的面目,对清政府进行“劝诱”、“说服”,乃至利用修约进行讹诈,企图将中国筑路权抓到手;另一方面则开始在中国进行强行筑路的准备活动。

    自同治初年英国翻译梅辉立阴谋修筑广东到江西铁路以来,先后有英、法、美三国拟筑苏州到上海的苏沪路;英人史蒂文森规划中国主要干线;英国拟筑滇缅铁路;英人私自勘察北京至大沽铁路等活动,企图实现其控制交通命脉的目的。

    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列强的筑路要求。

    但他们仍肆无忌惮地开始强行修筑铁路活动。

    同治四年(1865)秋,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曾铺设一条小铁路,哄动京师,旋由步军统领衙门饬令拆卸;同治十一年(1872)又有英国商人在天津租界演示火车,以广招揽。

    不过,这两条铁路只是作为演示、推广而用,还称不上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真正铁路。

    列强在华强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以怡和洋行为代理人的“吴淞铁路有限公司”擅自修筑的“吴淞铁路”。

    它以买地修路为借口,偷偷建造了由上海到吴淞的铁路约30里。全路于光绪二年十月十六日(日)正式通车。

    这条铁路,本来是要被清廷拆除的,当时正好赶上华军打下了上海,所以这条铁路也就被保护了下来。

    什么铁路是邪教云云,在华军这边,自然是一个笑话。

    老百姓要说反对铁路,那也是官府的问题。

    官府说铁路好,老百姓敢说铁路不好吗?

    有了一定教育基础的华军和华国的老百姓,自然不会这么愚昧。

    早在列强兴办吴淞铁路之前,中国有识之士已发出自筑铁路的倡议。

    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干王洪仁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修筑铁路的主张。

    同治十一年(1872)以来,李鸿章、丁日昌、郭嵩焘等人又相继倡言自筑铁路。

    同治十三年(1874
>>>点击查看《甲午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