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新中华再起 > 新中华再起目录 > 第三卷 中流砥柱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07)要塞(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新中华再起 第三卷 中流砥柱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07)要塞(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随着张华轩的话音高亢起来,所有的士兵胸前也是起伏不定,他们原本都是朴实的淮地农家子弟,很少读过书,不要说世界大势各国士兵的强弱,很多人连自己家门前的镇子也没有出过,上一次淮安府城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让他们到百里之外,千里之外,根本就是一种无稽的幻想。

    是张华轩一手把他们带了出来,凝聚到了一起成了华夏第一精锐中的精锐。在这其中,有张华轩不少的本家子弟,更有不少都是淮安府山阳县人,与张华轩根本就是本县同乡,他们对张华轩有着普通淮军士兵没有的那种情感,不仅是对统帅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还加上了很多宗族与乡土中特有的情感。

    所以在张华轩振臂大呼的时候,很多朴实的农家子弟都激动的热泪盈眶,等张华轩话音一落,也不知道是谁带头,两千余人一起振臂大呼,山呼万岁。

    张华轩也是激动,却是挥手止住众人,用着自己最大的声音喊道:“我淮军,万岁!”

    在激越的万岁声中,两千余人的中军镇将士在张华轩的带领下赶往海州,徐州军政,则因为丁宝桢与苗以德等人的离开,被暂托给了吴穆全权处理。

    如此,在短期内他不必担心后方的军事行动,有吴穆在,最少在指挥上绝无问题,虽然他资历不够。镇不住军中宿将,不过好在徐州也没有什么宿将大将了。

    苗以德倒是无可不可。这一次随大帅去海州打英夷,对他个人而言倒是极为乐意。而且他是内卫总镇,位高权重,张华轩对他有所防范也是件好事,总好过张五常那样被撵下台。

    张五常则被留在徐州,协助吴穆,他是军情部地主管,军统中自成系统,吴穆根本指挥不动。而军统又上不得明面。倒也不必担心张五常会有所异动。

    其实这些都是权术手腕,张华轩也并不喜爱。眼前这些人,五常是他家奴,忠心不必怀疑,也根本无从叛乱的起,苗以德是他一手提拔地,对自己敬畏有加。

    这些手腕做法。只是为后世开先例,使得各种部门职权相分相克,不使国家落于野心家之手。现在限制这些权臣,总比以后要了他们的命要好的多。明太祖一生英雄,不过张华轩最不取的就是他对功臣的做法,令后世豪杰心寒。

    由徐州至海州,一路坦途,况因徐州运至海州的矿物极多,所以对道路要求也是很高。从去年冬天农闲时起,到今春,调拔了徐州与海州三十万人的民力徭役,扩宽铺平道路,现在虽不能与后世道路比,却也是平整结实,两千骑兵奔驰于上。如风驰电掣。

    而此时正值五月。初夏时节,天气尚不很热。道路两边尽是密林,凉风习习,众人骑在战马之上,更觉风声过耳,身上极是清凉。

    今天又是好天,阳光明媚,虽不是鸟语花香,放眼看去却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麦田,其间也间杂着黄色的熟麦。

    麦收在即了,而今年,明显是个丰收地好年头。

    奔驰中地淮军和张华轩受到了这种美好的景色所影响,很多人脸上都露出轻松的表情,如果不是军纪严明,会有不少人说笑聊天,而马鞭挥扬处,不少农民在田地里抬头起来,看到是大军经过,不少人挥手致意。

    几年经营下来,淮军的形象已经是清军可比,传说中凶悍的发匪更不能比。不扰民,反而帮助百姓,大军所至之处商贸繁华,而土地尽分给贫民。

    这样一支军队,似乎与那种传说中闯王来了不纳粮有些相似,然而又不是一支起义军的模样。

    它有建制,有根基,有军纪,甲胄耀眼武器先进,任何人见了,都要竖起大拇哥来,赞一声:“好王师,必得天下。”

    现下这样一支精锐的骑兵经过,黑红色地军服汇集成了一条奔驰着的巨浪,马蹄声轰隆隆如若雷鸣一般,而骑兵背后的马枪与腰间的马刀又散发着一股危险的气息,令人不敢正视,不敢逼视。

    这确实是一支勇猛之师,而装备之精锐,也是天下无双。

    张华轩也极是轻松。自起兵以来,他向来是运筹帷幄,很少有亲自上战场的机会。便是在战场上,也是指挥若定,并不似今天这样带兵奔驰。救兵如救火,其实海州用不着中军镇这么去救,而他要赶去的,是要打一场挽救中国气运与精神的战争。

    这一场战争,说小很小,规模不会超过万人,说大,却是关系到以后几十年中国发展之气运,他要一战把英国彻底打痛,让他们掂量淮军的力量,而不再寻求简单粗暴地解决办法。面对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不展示实力,它会把你看扁,然后在你身上榨取干所有的利益。张华轩没有心思和英国死嗑,他要把财力投到北方,先大一统,然后御北方强敌,暗中发展海军水师,厚积薄发,一战他可能看不到了,不过在这之前,他要做好让中国取代英国统治世界的准备。

    大丈夫有此良机,当竭尽全力。

    军统的情报他刚刚临行之际又一次看过了。英军舰队与步兵的情报打听的一清二楚,这一次倒不是军统特别能干,而是英国人压根没有保密地意识。可能在英国佬看来,越是暴露自
>>>点击查看《新中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