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新中华再起 > 新中华再起目录 > 第三卷 中流砥柱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01)开枪(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新中华再起 第三卷 中流砥柱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01)开枪(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愤怒的英军少尉立刻回决了左宝贵,那种激愤的态度立刻就让包围他们的海州镇官兵们明白了英军的答复。

    左宝贵也不想把事情弄大,他相信换了聂士成这样的二百五,刚刚早就直接下令开火歼灭这一小队英军了。而到了这个时候,他的忍耐却被英军断然拒绝,于是在通事翻译过来的一瞬间,左宝贵立刻把对面的英军升了一级,转换成了敌军。

    当那个慷慨激昂的英军少尉嘟囔完后,左宝贵很冷静的抬下手,然后猛然一挥,喝道:“开枪!”

    早有准备的海州镇官兵们立刻开火,老式的前膛火枪发出砰砰的声响,一股强烈的硫磺味道弥漫开来,每个人的枪口都散发出一小缕细微的白烟。

    为首的英军少尉被打成了血人一样,这么近的距离,早期老式的前膛枪不能穿透人体,发出来的子弹却如同一柄柄铁锤打在人体之上,眨眼间把人体内脏打的粉碎,特别是在这种近距离的射击之下,只要是要害部位中弹就几乎没救了。

    将近二十人的英军被打翻了大半,其中多数不能活了,还有几个见机的快,迅速卧倒躲避,虽然还是被霰弹击中,不过并没有伤在要害,在看到自己所有的同袍都被打翻,有几个伤重的还不停的在口中涌出鲜血后,这些轻伤的英兵立刻举起自己的双手,把火枪扔到一边,然后抱住头,大声喊着投降。

    几百人打二十人,这样的情形类似于排排站着的枪毙,左宝贵对眼前的结果并不满意,事实上,应该考虑到多种角度分批次开枪,而不是这样一窝蜂般的全部开火。

    这样的表现,在淮军精锐第一镇面前是没有半点机会的。哪怕是一样的装备和相同的训练。战场经验还是相差地太远了。

    他扭头看一下身后内卫们的面部表情,果然是值得研究,左宝贵顿时有点恼羞成怒,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凶狠的操练手底下的这些混账么。

    从两声枪响到这密集的排枪,护卫丁宝桢的军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只得继续原地戒备,同时预备向城外撤退。直到左宝贵滑稽的扶着自己地军帽快跑过来,然后向着若无其事的丁宝桢打了一个敬礼,禀报道:“大人,适才有英夷闹事,末将下令开枪将,英夷一共一十九人,带队军官少尉,连同该官在内,被职部击毙十一人,击重伤五人。轻伤三人,现在悉数就擒,请大人示下。”

    左宝贵说的轻描淡写,丁宝桢也是行若无事。随着淮军在战场上横扫千军,一统六合之势早成,普天之下,再无人放在这些高层的眼中。而张华轩对英法两国在这一年态式与行动的担心只是放在自己心里,并没有宣诸于众。于是在左宝贵禀报之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十几名英夷虽然会引发外交争端,不过显然在场的人相信淮军有能力应付一切突发情况,不管对手是谁。

    丁宝桢听完汇报后只是很不满的说道:“左冠廷你也太孟浪了。我人在此处,如此大事你居然不禀报一下就敢擅自主张。”

    左宝贵叫起撞天屈道:“大人这从何说起,末将也是怕英夷再闹将起来,或是带到大人身边暴起伤人,万一惊动了大人,末将百死末赎,大帅是绝对饶不了末将的。”

    说到这里,左宝贵又讪讪道:“海州这里一向平静,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队英夷士兵。末将失于察查,这是要向大帅请罪的。”

    丁宝桢斥道:“现在不是说这个地时候,该你承担的,冠廷你当然跑不了。你跟大帅久了,自然知道他的脾气。”

    说罢,又向着身旁的周攀龙问道:“周大哥知道这些英夷打哪儿来么?”

    周攀龙早就听得呆了,身为大清的师爷和地方官他当然知道英夷的厉害。事实上现下的清朝虽然说不上是畏敌如虎。还有不少洋人深入内地被打死,不过总的来说。朝廷暮气沉重,对这些厉害地外夷已经以抚为主,轻易不敢出手抓人捕人,更不要说一下子打死整队英军士兵了。

    今年二月二十九日,法国神甫马赖进入广西西林传教,被知县张鸣凤处死,因此引起法国与中国的外交冲突,张鸣凤也因此被朝廷切责。

    当然,举国上下除了张华轩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成为了法国向中国大举动员兵力的借口。

    五月时,沙俄军队一千五百多人进入黑龙江,设立军屯,而黑龙江将军奕山只是说要阳抚阴防,相机驾驭。

    这显然是沙俄在配合英法,预备在中国火中取栗。

    同月,美国人克宁汉在福州被殴打至死,美国公使因此提出严重抗议,不过接着又要求与中国互相派驻使节,并向清廷递交国书。

    清廷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下令将国书送还。当然,就算没有淮军,清廷也会把国书送还地。

    总之进入一八五六年后,洋人深入内地渐渐增多,而且来华的军舰与军队也日渐增多,光是海州一地,就明显看出异常来。

    周攀龙身为知州知道厉害,暗中不知道向张华轩禀报了多少次,而得到的指示当然都是与对方友好相处,不要生出事端来,今日骤然出事,而主事者
>>>点击查看《新中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