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重生明末当皇帝目录 > 第一卷 第003章 :帝师孙承宗(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一卷 第003章 :帝师孙承宗(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东林党才是真正的大反派吗?

    就这个问题,朱由校思考了一遍又一遍,很快他就意识到,还真很可能是这么回事。明代灭亡于财政破产,那这些东林党不正是导致明王朝财政破产的罪魁祸首么?

    不过这些话都是李进忠的一面之词,这家伙可是历史上的魏忠贤,说不定就是特别能唬人的家伙。

    “我该相信谁呢?”朱由校对李进忠的话信了八成,但还有两分怀疑。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朱由校第二天早朝,再也不提征收商税的事情了。

    这天早朝,移宫案正式落下了帷幕。首辅方从哲和东林党领袖叶向高,在暗中达成了交易与和解。于是今天早朝,两人口径一致的定下了移宫案的基本论调——大臣们都有罪。东林党人的让步,代价是方从哲主动辞去内阁首辅的职务。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仔细看了看方从哲。朱由校从李进忠那里得知,方从哲不仅是万历皇帝最亲睐的臣子,也是自己便宜老子朱常洛上台后非常器重的,朱常洛的离奇驾崩之前,与方从哲一起达成了改革的意图。

    只不过改革还没开始,朱常洛就被庸医给弄死了,先是开了泻药,接着又开了温补的药物,冰火交加之下一命呜呼。

    当了六年内阁首辅的方从哲,此时要向皇帝辞职,朱由校顿时有感觉到了深刻的危机感。方从哲要是走了,自己岂不是成了彻底的傀儡皇帝?

    于是朱由校出言挽留,但方从哲去意已决,最终还是辞去了内阁首辅之职。东林党人欢天喜地,万历在世的时候,为了把方从哲从首辅位置上拉下来,他们往方从哲身上泼的脏水多到自己都数不清,可都在万历皇帝的死保之下失败了。

    万历那混蛋总算是死了,熹宗也完蛋了。现在新君上位,终于让他们如愿以偿,把方从哲从首辅位置上拽下来了。

    新任首辅的人选,很快就确定了下来,东林党统一推举叶向高入阁,担任内阁首席大学士,也就是首辅。

    朱由校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插手人事任命。三品以下官员,内阁首辅就能够进行任命,三品以上则是由大臣们推举给皇帝,皇帝只需要点头就可以了。

    征收商税也被东林党反对,臣子们拒不执行,皇帝能有什么办法?这简直和傀儡完全没区别。

    如果方从哲在,那么东林党人还无法垄断人事任命。可是方从哲走了,三品以下官员的任命基本上都是东林党说的算。

    三品以上,朱由校也无力插手。

    这让朱由校彻底意识到了危机,同时也发现,明代的皇帝并非是至高无上的,文官集团非常强大,甚至到了发动政变的地步,只是这种政变还较为隐蔽。

    为了小命着想,朱由校吓得不敢再跳了,商业税的事情只字不提,先看清楚情况再说。作为一个穿越者,对明代制度也还不是那么熟悉,这让朱由校一时半会不知道该如何摆脱东林党的掌控。

    离职前的方从哲显然留了一手,在经筵方面做了精心安排。经筵是宋代出现的制度,也就是臣子给皇帝讲课,明代沿袭并极为重视,每年分两个学期,每逢单日入宫给皇帝讲课。

    朱由校作为刚登基的新君,经筵是必须去上的。

    这天早朝过后,经筵讲官出现了,一个五十多岁的文官,看起来铁面剑眉,须髯戟张。

    “臣孙承宗,叩见皇上。”孙承宗进了养心殿,看到皇帝坐在那里发呆,随即拜见皇帝。正在发呆的朱由校愣了楞,孙承宗?

    这好像是明末很有名的一个忠臣,而且擅长军事才能。不过具体方面,朱由校不太了解,只知道孙承宗总督辽东的时候,把野猪皮打得节节败退,稳定了辽东局势。

    “爱卿平身。”朱由校连忙将孙承宗扶了起来,然后对李进忠说道:“给孙爱卿赐座。”

    “谢皇上。”孙承宗躬了躬身,随后君臣二人面对而坐,开始了第一天的讲课。孙承宗先是给皇帝讲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不过朱由校却没什么心思听,脑子里依旧在想着如何摆脱东林党的问题。

    孙承宗见皇帝听课不认真,于是问道:“皇上想听什么?”

    “朕想听治国之道。”朱由校随口问道:“爱卿给朕讲讲如今大明的隐患吧!”

    孙承宗点了点头,然后直指本质的说道:“如今大明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财政。自万历年间开始,北方大量土地抛荒。南方则因为商人崛起,土地被商人大量兼并,已经动摇了国本,田赋方面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

    朱由校精神一震,问道:“北方为何抛荒严重?”

    “一是天灾频发,二是水利年久失修。总的来说,就是朝廷财政不足,没有足够的银子投入到水利修缮当中。”孙承宗解答道。

    朱由校顿时了然,天灾频发是小冰河时期的征兆。作为农耕文明,温度每降低一度,耕作线就会向南移动一两百公里,并出现大量气象灾害。

    “那么南方又为何会被商人大量兼并了土地?”朱由校问道。

    “我大明在嘉靖以前,商人地位
>>>点击查看《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