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三国之铁骑纵横 > 三国之铁骑纵横目录 > 正文 第570节:天下太平(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三国之铁骑纵横 正文 第570节:天下太平(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刘虞去幽州做刺史,安抚乌桓,让乌桓人归附大汉,与鲜卑人作战,与贾诩的十万大军遥相呼应。

    大军北进,由于受到天气影响,行程缓慢,最后贾诩精选骑兵三万,调集众多强将,冒着风雪正式展开了对鲜卑的攻击。

    贾诩兵分两路,与孙坚各统领一军,让郭嘉给孙坚当谋士,两路大军共同而进,寻找鲜卑王庭。一路上遇到鲜卑人驻地,便烧杀抢掠,抢得食物之后,根本不做停留,又向另外一部落杀去。如此反复五日,纵横鲜卑腹地三百多里,两军最终在鲜卑王庭相会。

    鲜卑人万万没想到汉军会来,正在躲避风雪的他们,也放松了警惕,结果被汉军偷袭,鲜卑损失惨重,王庭成员被汉军俘虏,但由于带不走,只好杀掉。

    随后的半个月,田丰、黄忠统领七万大军入塞,与贾诩、孙坚两路大军回合,然后横扫漠北,连续重创鲜卑。鲜卑人群龙无首,连续遭到打击,最后不得不向北遁走。

    另一方面,刘虞到任幽州,立刻实行一系列办法,借助他的个人威望,成功说服乌桓好几个部落,然后出塞北击鲜卑。

    一个月后,北逐鲜卑的胜利消息传到了洛阳,萧风的声望空前的高,北征的大军也开始返回洛阳,刘备的死,也传到了关羽、张飞的耳朵里,两个人得知是公孙瓒所为,都把公孙瓒骂了个遍。

    受到重创的鲜卑不敢在南下侵犯大汉,乖乖的躲在漠北,给刘协的登基带来了短暂的和平。

    大军归来,萧风奖赏了一批有功的将领,即使是吕布这样的猛将,也都心甘情愿的在萧风手下为将。

    明年春,百日的国丧即将过去,在这百日当中,大汉朝没有皇帝,一切都有护国公萧风做主。而大汉朝也正常运转,权倾朝野的萧风并没有像其他权臣一样只谋取自己的私利,而是大批起用年轻的才俊,为大汉尽心尽力。

    几天后,百日国丧期满,皇太子刘协正式登基为帝,年号建安。封护国公萧风为萧王,摄政。

    此后的数十年中,萧风一直用自己的兢兢业业的守护着这个国家,昔日即将颓废的大汉朝,重新恢复了生机。同时,萧风用精兵猛将镇守边关,威震四方,刘协登基后的十年中,大汉从未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但与少数民族的冲突却越来越明显。由于边关皆有精兵猛将镇守,即便是有战争发生,汉军也多是以少胜多,或者是全歼来犯之地,使得四方蛮夷不敢再与大汉为敌。国内日趋稳定,在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中,大汉逐渐恢复了繁华和昌盛。

    建安十一年,摄政王萧风开始大肆征募兵勇,面对北方鲜卑、乌桓、匈奴,西部的羌、乌孙等民族的威胁,萧风开始训练兵士,准备征战四方蛮夷。

    建安十三年春,摄政萧王萧风亲自率领精兵三十万,北出云中郡,同时纠集依附大汉的乌桓、匈奴兵分三路,进攻鲜卑。萧风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大司农荀彧所组织的运粮队伍高达二十万人,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保障了大军的粮草。半年后,鲜卑彻底臣服于大汉。

    建安十四年夏,摄政王萧风率军三十万,连同匈奴、乌桓攻击羌人,经过三个月的战争,迫使羌人彻底臣服于大汉。同年秋八月,摄政王萧风西征西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平定西域诸国。

    建安十五年春,摄政王萧风平百越,十六年秋,定南蛮。十七年夏,摄政王萧风诓骗乌桓、匈奴贵族入京,尽皆诛杀,并派军攻击乌桓、匈奴,斩杀十几万人,最终使得蛮夷全部臣服。

    建安十八年,摄政王萧风决定与民休息,五年之后,重新率军东征高句丽,平定朝鲜半岛。建安二十四年,萧风派军渡海收倭国,两年后,倭奴诸国彻底被征服。二十五年,平东南亚,将大汉的版图向外扩大。

    随后的几十年中,萧风时而与民休息,时而征战四方。建安三十八年,皇帝刘协驾崩,是为汉献帝。萧风扶立太子刘勇登基为帝,继续以萧王身份摄政。

    萧风一共摄政五十四年,最后终老在萧王位置上,摄政期间,大胆任用青年才俊,唯才是举,平定四方蛮夷,安定国内,功不可没。但终此一生,萧风也从未想过称帝的念头。临终前,萧风还政于皇帝刘勇,并留下遗言,子孙后代只能从商,不得参政。终年八十六岁。

    萧风死后,皇帝刘勇追封为功德武圣天王,以肯定萧风一生的功绩。

    (全书完。)
>>>点击查看《三国之铁骑纵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