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抗战之浴血大兵 > 抗战之浴血大兵目录 > 第一卷 第三百五十五章 满洲国(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三百五十五章 满洲国(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冠华居言情永久网址,请牢记!

    于琛澄的伪军大败,关东军就不得不直接上阵了。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本庄繁随以1名日本人、3名朝鲜人和关东军飞行军官在混战中被杀为借口,向日本国内请求派遣两个大队保护侨民,立即获得了日陆军参谋本部的批准。

    本庄繁以“护侨”借口直接出兵进攻哈尔滨。调关东军第3旅团长谷部照率第4联队、炮兵大队及坦克2辆,从长春乘火车赴哈尔滨作战。再调第2师团由锦州经长春运至哈尔滨。

    调与马占山部对峙的混成第4旅团一部,从齐齐哈尔至哈尔滨西北方向的安达和肇东,从哈尔滨北面策应第2师团作战;关东军飞行队第1、第3、第8、第9中队掩护第2师团集结、开进和进攻。

    守军独立第22旅旅长赵毅率6个营突袭哈市西南双城区东十里铺,一举击溃于琛澄手下伪军刘宝麟旅,俘其700余人,缴枪600余支,随即返回双城隐蔽待敌,准备歼击北上日军。

    同日20时许,日军第3旅团谷部支队乘2列军车先后开进双城火车站,拟在双城宿营,翌日再向哈尔滨进攻。日军先头部队2列军车到站后,架好枪正准备吃饭时,赵毅部突然从三面发起攻击,以猛烈的火力将日军压迫于站台上下,继而以手榴弹和刺刀与日军短兵相接。

    日军措手不及,死伤甚重。关东军援军田岛旅团和20架飞机赶来增援,赵部杀得兴起撤离缓慢,撤退官兵经过开阔地带时,尽管是夜幕还是遭到敌飞机、大炮、坦克的猛烈打击,损失惨重,余部退回双城。

    次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支援下,向双城发动进攻。赵旅奋力守城,孤军难敌日军攻势,团长以下伤亡600余人,不得不放弃双城,退往哈尔滨,双城失守,哈尔滨南面门户洞开。

    面对即将杀到的日军,各支抵抗部队意识到,守军急需成立统一的指挥机构方能御敌。于是丁超、王之佑、李杜、邢占清、冯占海和刚刚退入哈市的赵毅联合一起,共同成立了“吉林省自卫军”,推李杜为总司令,冯占海为副总司令兼右路总指挥,丁超为护路总司令,王之佑为前敌总指挥,赵毅为左路总指挥,李杜(兼)、邢占清为中路总指挥。

    并决定以丁超28旅防守三棵树,以邢占清26旅防守南岗,以王之佑警务部队防守哈市西南顾乡屯一带,自己亲自率所部与赵毅22旅一部守上号。以冯占海率第1旅等部绕道袭击吉林和长春,以牵制日军进攻。

    日军发起总攻,守军全部投入战斗。下午,日军在中东铁路支线长春到哈尔滨接近哈市市区铁路两侧的顾乡屯以南、永发屯、杨马架一线展开进攻,第3旅团在铁路以东,第15旅团在铁路猛烈炮火之后,日军发起攻击。守军利用工事和村庄房屋顽强抵抗,炮兵集中火力对进攻的敌军轰击,日军伤亡惨重。

    杨马架至永发屯地段被日军占领。日军左翼纵队猛攻顾乡屯,守军第该旅官兵以巷战死守,不料顾乡屯守军团长白文俊投敌,旅长王瑞华临战逃脱,部队失去指挥,西、南防线也相继失守,只得放弃阵地退入市区。

    日军右翼纵队猛攻自卫军26旅防区,旅长邢占清率部拚死抗击,终因装备悬殊,被迫放弃南岗阵地,退到十六道街江坝上,队伍溃散。丁超则擅离职守,躲避到张景惠的公署里,他所守卫的东北方向也被日军突破,但守军仍以巷战支撑。在此紧急时刻总司令李杜亲临前线,组织部队在市区边缘构成第三防线,战至天黑,暂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守军尝试反击,首先以炮兵实施火力打击,对铁路以东的日军第3旅团阵地集中射击,尔后步兵开始出击。第一线日军陷于苦战困境。第2师团长多门二郎急令炮兵对反击的自卫军实施拦阻射击,并将坦克队和预备队投入反击。飞行队的4个中队从双城临时前进机场起飞,轮番轰炸、扫射,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由于守军无空中支援,无法抵抗日机逞凶,日军进入哈尔滨市,哈尔滨沦陷。

    哈尔滨沦陷之后,日本关东便加速了“满洲国”建国的步伐。经日本关东军一手策划的分裂华夏的罪恶阴谋得逞,满洲国宣布成立,首都设在新京(即长春)。

    前清废帝溥仪从旅顺出发,到达长春,正式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同时该国各府、院、部的负责官员也被任命,满洲国宣布正式建国。

    溥仪,清朝第十二位君主,入关后的第十任皇帝,也是华夏的末代皇帝。溥仪是醇亲王载沣长子,因光绪皇帝无子,在光绪死后继位。

    1908年12月2日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因此也被称为宣统皇帝。1912年2月12日因辛亥gm成功,被袁世凯等*宫退位,当时还不到7岁。

    作为逊位帝王,在华夏历史上绝大多数难以长命,极少数能得以善终。往往在逊位后不久即被新帝王用各种手段除掉。溥仪作为华夏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帝比较特殊,取代他的不仅仅是皇帝的位置,而且还有国体。

    溥仪躲到天津日租界之后一心想着复辟大清,身边也有不少
>>>点击查看《抗战之浴血大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