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小人物的官场路:升官指南 > 小人物的官场路:升官指南目录 > 第三部:小城风云 (81)针锋相对(第1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小人物的官场路:升官指南 第三部:小城风云 (81)针锋相对(第1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81)针锋相对

    赵正扬最近为了儿子赵大奎的事情到处找人帮忙无果,失望之余,儿媳妇出面,黄一天才答应帮忙,尽量不让赵大奎背个处分,但是结果没有出来之前,都会有改变,现在黄一天如此的问自己,就是要赵正扬表明一个态度,如果看不清形势,那么好不容易得来的黄一天对赵大奎事情的妥协,有可能变为须有,所以赵正扬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能有一种态度。

    黄一天话一出口,王耀中不禁在心里暗暗佩服黄一天的高明,关键时候自己把握局面的能力要向黄一天学习很火,黄一天这简单的几句话,已经是胜券在握了,首先,马魁梧和张贵对本来已经同意的事情自然是不好在这个时候提出反对意见,否则,以后的斗争那就是拉来二皮脸斗了。常委里周大金一定是站在自己一边的,现在黄一天把赵正扬的一票也拉过来,也就是说,九个常委中,黄一天已经敲定了6个人都是同意这一提拔决定的,就算是剩下的人都反对,也是无效的。

    果然,赵正扬的反应跟黄一天预想的是一样的,赵正扬看了马魁梧一眼说,对于纪委两位同志的提拔,我来说几句,那就是提拔干部不能为了提拔而提拔,要是为了工作去提拔,这样才能便于开展工作,纪委现在李西平书记被提拔了,那么留下的位置就要有人来负责,所以提拔两人也是可以考虑的。

    赵正扬的这么一句话,胜负已分,马魁梧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的叹了一口气,现在他有些理解贾珍园说的话,像黄一天这样的人,最好不要成为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是基层土生土长出来的干部,太了解官场的很多操着手段,也知道每一个干部的心里了。

    马魁梧也不知道马魁梧为何顺着黄一天的意图来讲话,很多时候在情况没有明确之前不能随意改变,马魁梧也知道即使议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了,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因为黄一天等人现在有绝对的能力控制局面。于是说,关于纪委两位干部的提拔别的常委还有什么意见,有意见就尽管说出来啊,常委会议也要民主的氛围啊。

    底下一片寂静,各个常委都在心里算着每个人的小算盘,即便是想要反对的人心里有再多的意见,眼下的局面这么明朗,说什么也是白费,再说也就是得罪黄一天和纪委书记王耀中,明得罪了这两个人那是不明智的,大家都只能选择沉默到底了。

    马魁梧看到下面根本没有人发言,于是就说这件事既然没有人反对了,那么就直接通过吧,纪委的两位同志组织部按照正常的考察任命程序走吧,今天的会议结束。

    大家听到这儿,心里虽然各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还是表面没有什么表表情地站起来走出会议室。常委会议结束后,关于这次干部调整的诸多小道消息又开始在各单位热传起来,机关里的人别的本事没有,整天没事传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倒是有一套,而且越传越热。

    对于八个入围的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大家不会说这些人有多么优秀,反而在背后拼命的挖这些人的祖宗八代的所谓关系网,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入围的,如果实在找不出关系来,那就是这个人长得很好,说不定就是那个领导的情人。

    对于纪委这次提拔的两个人,传言更是离谱,说这两个人不是后台有多硬之类的,而是说这两人帮助王耀中把赵王道、童小翔等人抓起来,后来又把打王耀中的几个人都抓了起来,作为回报,王耀中肯定要积极推荐。

    不管别人怎么说,作为被提拔的当事人之一的纪委副书记朱志牛的心里却很清楚,自己这次能得到提拔,完全是王耀中的功劳,否则,不要说提拔,能够保护好现在的位置就不错了。

    朱志牛在得到自己被明确为监察局局长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王耀中表示感谢,他心里清楚,如果不是王耀中信任自己,提携自己,只怕像自己这样没有背景的小官吏,也就是副科级在县纪委副书记的位置上干到退休了。

    王耀中对朱志牛说,朱书记,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这些都是你应得的,做事的人没有位置,那是不允许的,只要肯干事,纪委就一定会给位置,决不让干事的人流汗又流泪。

    朱志牛听了王耀中的话,赶紧表态说,王书记请放心,不管在哪个位置上,我的工作态度斗不会变,只要王书记需要,我一定尽力把领导吩咐的各项工作做好,以感谢王书记对我的知遇之恩。

    朱志牛也是多年的官场,当然知道王耀中这么年轻到普水来究竟是为了什么,那就是长政绩,捞资本,所以作为他的助手就要表示一定好好工作,感谢领导的信任。

    官场有句话,当官的人既不是为百姓为官,也不是为国家社稷利益当官,而是为了给他官做的人当官。

    这句话话糙理不糙,不管是百姓还是国家,这两个名词都显得有些空洞,百姓在哪里,看得见,不具体,国家更是如此,反倒是给自己官做的人,必定会经常见面,人家给了你一个这么大的人情,你要是再不知道报恩,以后也就没人敢提拔你了。

    更何况,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里头很重要
>>>点击查看《小人物的官场路:升官指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