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东方不败在清朝 > 东方不败在清朝目录 > 第一卷 107陡然生杀机(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东方不败在清朝 第一卷 107陡然生杀机(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一言不发就自个退了朝,不得不说很是没有道理,不似明君所为。初时他只是激愤,没那心思细细琢磨,只一心想着如何整治这满朝的不听话臣子们,但回宫之后,他自个想了半天,又被人明里暗里劝了几番,终究是看清了眼下的情形,也恢复了冷静。

    作为一个皇帝,康熙没有半点情由因为臣子们推举太子生气,但先前那推举的旨意是他颁的,臣子们也依着旨意做了,事已至此,康熙若没有个明白话,就失信于天下,成了彻头彻尾的荒唐昏君。

    康熙自然该想个法子解决,而这法子也不难,昨日就有那八阿哥胤禩说出口了:他正值壮年,这皇帝还能做好几十年,太子要慎重地选,需要十年八年考察才能对得住天地祖宗,黎民百姓。

    这才是老成持重的作法!

    不过这些话康熙自己不能说出口,只能让臣子说出来“劝说”他,而他做个姿态,最后勉为其难地纳谏,这样才能全了皇帝和臣子的脸面。

    现在康熙只需要在朝中找几个臣子作喉舌,将他这番心思传递出去。可这人选也不是轻易选出来的,得是朝中才智出众有真知灼见能当得重任的,又得是康熙亲近信任的,还得是先前一日并未上折子参与推举的……自然,找着了人,该如何配合如何行事,才能做个好引子,让满朝文武慢慢儿统一到这一番论调来。

    康熙可不愿这事成了一件闹剧,只得慢慢筹谋了雷破乾坤。

    这离满朝上折子推举太子之事才过了一天,康熙也不过刚透露了几分心思,便是耳目再灵通,城府再深厚的老臣都不敢轻举妄动,虽说暗地里各处都在串联沟通,但明面上是没有一个敢做出头的椽子。因而眼下那通政司竟反常地清闲起来,除了少有的几样政务急件还递了上来,其余均是没了踪迹。

    这一切,仿佛就像深潭死水,等着下一波的风浪。

    如此又过一日,康熙心道应当有些消息了,一早便起了来,叫梁九功拿来新送来的折子,端坐着便开始翻看。面头上几个便是康熙昨日召见过的臣子送来的,其中有委婉有直白,有循序渐进劝导的,也有明火执仗谏言的,康熙虽觉得其中有些言辞不够犀利,但也晓得欲速则不达,看过这几个的折子,心里也满意了。

    岂料再翻看后头的,却是气闷恼怒得很。

    康熙本就知道他这皇宫就是个四处漏风的屋子,他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旁人总有法子传出去。先前八阿哥胤禩在他面前说了一番话,立时让他转怒为喜。之后他也没有掩饰,召见臣子时虽未明言,但还是诸多暗示的。就这么着,满朝的聪明人都应该明白了,很该依着他的想法替他宣扬才对。

    可这会儿康熙才明白,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容易。先前他让臣子们推举太子的事果真是闹得太大了,此时虽有聪明人明白,但还是有一大堆消息不通,甚至先前没来得及上折子,现在才紧着建言的糊涂蛋,康熙接连翻了十多本依旧慷慨激昂推举太子的折子,气得他脸都绿了。

    这些糊涂蛋也罢了,这等人就是些墙头草随大流的货色,康熙原本就想着只有等大势形成了,这等人才会闹哄哄地上折子助兴,以状声势。

    但令康熙气恼的是,他还发现了他看重的不少“聪明人”也建言奏事了,可惜,这些聪明人虽看出了康熙的心思,却并不想跟着康熙一道,附和康熙的私心。

    偏偏细究起来,这些人才是朝里耿直忠诚的重臣,即使这些人不在中枢,不掌大权,但向来是秉持中正,行仁善之举,看来虽有几分迂腐,但找准了路子却是最不会轻易改弦易张的。

    无论康熙有什么理由,一国就是不能没有太子,那等临危托孤的时候,那就迟了。

    康熙见了这些臣子建言,心里也是明白的,自然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驳了去,于是也只有自己暗暗生闷气罢了。

    除了这些,里头还有几份折子,却是让康熙有些心惊。这些是康熙心里认同的“聪明人”,也是朝中重臣,同时也是康熙心里猜测的老狐狸,这些人先前推举了太子,发现不过是康熙的试探陷阱,这之后自然会冷静下来,摸准了康熙的脉搏再行事,绝不会头一两日就表态的。

    但就有这么几个上了折子,不过也不会改换主意,而是更坚定地继续推举先前选定的人选。这其中,就有佟国维的折子。

    康熙何等敏锐,立时便觉出了其中的微妙,但到底是何缘故,康熙一时也弄不清楚,只是隐隐警惕起来。这么一来,他就更觉气恼烦闷了,看完奏章便不言不语地坐着。

    梁九功见了康熙这番模样,也有些担忧,政务他也不敢胡乱插嘴,只想到先前听来的一句传话,便上前劝道:“主子爷,您这几日政务繁忙,连后宫也不曾去过,今儿个太后娘娘那儿传话,担忧您的身子……”

    康熙听得这话才回过神来,半响才道:“朕这儿挺好,你是怎么回话的?”

    梁九功恭声道:“奴才不敢多言。”

    康熙便骂:“你个嘴笨的,不说明白太后娘娘那儿可不是疑心担忧。”说着一顿,想了想又道:“朕也有几
>>>点击查看《东方不败在清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