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明末疯狂 > 明末疯狂目录 > 正文 第八百七十四章 关宁铁骑的犹豫(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末疯狂 正文 第八百七十四章 关宁铁骑的犹豫(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充和加强。

    另一方面,也可以脱离清军的直接协迫,形成一定的独立形势,这样一来,也可以加大自己在清军、闯军以及南明之间的砝码与周旋余地,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如大顺军战败,关宁铁骑则可窃取山西、窃袭陕西而后西北,形成势力割据;如大顺军战胜,则可急速南下,攻占黄河渡口,收拾明军零散部队,争取在山东、河南一线得到发展,并与长江流域南明旧势力取得联系,搞不好也可得到江南半壁。

    可这两套方案可谓是曲折而又危险,有着两大难题难以解决。

    首先是当北方的各股势力交战时,要把关宁铁骑完全遗忘,任由他们发展壮大。而这一点就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关宁铁骑作为天下有数的强军,各股势力绝对不会视而不见的。

    其次是北方也不能进入另外的势力,要不然,变数太多,在各方势力的倾轧之下,关宁铁骑绝做不到独善其身。所以吴三桂他们以上所打的如意算盘就难以实现。

    当然,吴三桂他们还不知道,吴世恭的汝宁军已经加入到北方战局之中,他们设定的先决条件也早就不存在了。

    可就在这时,吴三桂军中突然来了一位清军密使,他给关宁铁骑另指了一条“金光大道”,那就是——借兵。

    那位清军密使是口吐莲花,他首先向吴三桂他们保证:满清的志向只在辽东和长城以外,对于中原的要求只是承认满清为兄弟之国,以及每年奉上若干岁币就可以了。

    接着他又指出:李自成的农民军是满清和大明朝廷的共同敌人,因为满清和大明都是共同维护官绅阶级利益的,所以绝不能让这些泥腿子翻身。

    然后那位密使又说明:满清对中原之地没有野心,所以他们愿意扶持鲁王朱以派为新皇帝,如果关宁铁骑愿意与清军并肩作战,那么吴三桂他们也将在新朝拥有拥立之功。

    最后那位密使还保证:只要打退了大顺军,清军将把北京交还给新皇帝,并且把鲁王交由吴三桂来控制。

    而这一番说辞就让吴三桂他们心动了。因为有了《鲁王告天下书》等两封诏书,那么引狼入室的恶名也将由鲁王去承担,关宁铁骑最多担上个“愚忠”的名声。这也使得吴三桂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消除殆尽。

    之后的联合作战,深知清军战斗力的吴三桂他们,也觉得胜面颇大。这总比关宁铁骑孤军奋战要强上许多。

    而在击溃了李自成的大顺军以后,如果满清守诺,那最好,吴三桂他们正好能在新朝获取极大的利益。

    就算是满清悔诺,占据了京城以及燕云地区不走,只要关宁铁骑不分散,保持着独立性,那么也可以到西北几省的真空区去发展,接收大顺军所遗留下的“遗产”。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之一。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吴三桂他们就做出了与清军联合作战的决定。

    可是吴三桂他们根本不知道,在皇太极率领全军北上途中,因为听闻北京城沦陷,沿途城池和通州大营的明军是大批溃散,而清军也接受了大量明军的投诚。

    就这么积少成多,清军竟然也接受了近三万。而在通州大营坐镇的首辅周延儒身边,也只余留了二万明军。简直要开始唱《空城计》了。

    而皇太极只要这些投诚的明军剃发,接着就把他们编入到了汉军旗中。因为皇太极知道:那些剃发的投诚明军已经很难反叛了。毕竟头发剃掉了可难以长出,而只要有了这个发型,那就证明了这些投诚明军已经与汉人割裂开来了。

    .免费为广大书友提供明末疯狂最新章节和无弹窗全文阅读,如果你觉得本书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请点击导航条上分享链接或复制如下的分享地址: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谢谢!!
>>>点击查看《明末疯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