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乱世晋隋 > 乱世晋隋目录 > 乱世晋隋卷 六 南征北战(上卷) 第八章 元嘉启程(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乱世晋隋 乱世晋隋卷 六 南征北战(上卷) 第八章 元嘉启程(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章及以后设为公众章节)

    魏始光三年,拓跋焘亲率大军十余万,御驾亲征柔然。经过多年养精蓄锐,北魏已经对柔然树立绝对优势,这种优势搁在雄才大略的拓跋焘手里,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对他的好邻居们而言。

    拓跋焘开疆拓土,刘义隆也没闲着,和老徐头打王八拳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渐渐地,刘义隆开始厌恶这种窝囊日子,徐羡之说到底不姓刘,凭什么对自己指手画脚!望着拓跋焘大军北去,刘义隆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以北伐为幌子,开进江陵,一举荡平徐羡之集团。

    谢晦的弟弟谢爵时任黄门侍郎,任职宫廷,他不知从哪听说这个消息,于是赶紧向兄长报信,让他早作准备。谢晦虽然满腹狐疑,但还是多留了个心眼,宣布荆州戒严,并做出攻防兼备的战略部署,如果官军来攻,随时可迎战。

    北伐口风虽然放出去了,但刘义隆必须面临一个直接而又最根本的问题:军权。建业没一个兵听他的,拿什么平乱?!而荆州形势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想到荆州形势,刘义隆气就气得直转圈,真不知道王华、到彦之干什么吃的!

    思索再三,刘义隆秘密喊来王昙首、王弘和檀道济。此三人都很有特点:王昙首是刘义隆的心腹,就算全天下都背叛他,王昙首也不会;王弘是典型的中间派,两边都不得罪,这种人向来都很抢手;檀道济则是顾命四臣中最忠于皇室的,更重要的一点:檀道济身为征北将军,手握重兵。

    檀道济的政治头脑简单得可以,刘义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收买了。刘义隆向他询问破敌之策,檀道济信誓旦旦地答曰:“谢晦此人,臣再了解不过,当年随先帝北伐,入关十策,九策由谢晦提出,可谓精明老练,但也并非无懈可击,他的致命弱点是不曾独自带兵,无法独当一面,给臣一支精兵,一定可以踏平江陵!”

    刘义隆听了大喜,当下便与三人商量已定。

    第二天一大早,刘义隆诏徐羡之、傅亮进宫。谢爵知道宫中有变,火速通知两人,徐、傅大惊失色,赶紧折返。半路上,徐羡之惊闻檀道济“倒戈”,情知大势已去,于是悬梁自尽;傅亮也不过多活了两个时辰,刘义隆念在他迎驾有功,只杀他本人,其家族不受牵连;而徐羡之的子孙们则惨遭连坐;谢晦的儿子亦被杀。

    就剩一个谢晦了!

    谢晦手握重兵,他可不想坐以待毙。为争取和平解决的可能,谢晦上书一封,鼻涕一把泪一把地陈述当年是如何保全皇室的;如果自己想造反,一年前就可以,何必要奔波三千里接陛下正位?恐怕是王昙首他们诬陷臣下,排除异己之举!

    刘义隆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批示:御驾亲征。临行前,刘义隆让老四刘义康镇守建业;侍中殷景仁负责留守事务;长公主刘兴弟总管六宫事宜。(公主越过皇后总理**,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吧!)

    刘宋历史上第一场乌龙仗即将拉开序幕:谢晦不想反,刘义隆不想打,最后却兵戎相见。谢晦带兵出江陵时,望着宽阔的江面,心中五味杂陈,最后长叹道:“可惜不能用这支军队勤王啊!”(如果换做桓玄之类的恐怖分子,还不得兴奋地扭起来)

    谢晦刚出发不久,到彦之就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仿佛拦路虎般横亘在前面。君臣反目,兄弟成仇,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郁闷?谢晦打起精神,想迅速干掉到彦之,以便速战速决。不巧的是,南方的黄梅时节来了,霪雨菲菲,滴答起来没完,能见度直逼负值,军队一时进退维谷。

    行军打仗,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有一两个狗头军师大发厥词,或挽救大军于危亡,或葬送前途。这次也不例外,部将庾登之就说了:“对付水军,最好用火攻,我夜观天象,天就快放晴了,不如等几天再说。”谢晦听了很高兴,“就这么办!”

    就这个馊主意,居然让谢晦钓了半月鱼。当阳光重新洒向大地时,檀道济与到彦之成功会师。刚开始,王师只有数艘战船,谢晦轻敌大意,未下令攻击,等他反应过来时,战船早已布满江面。谢晦突然想起庾登之的火计,但下一秒钟就仿佛被霜打了一般:荆州兵在西面,官军在东面,而当时的风向偏偏是东风。(周郎妙计害了不少人啊)

    檀道济瞅准战机,一马当先地冲向对岸。而荆州兵战意全无,竟莫名其妙地自相溃散。徐羡之趁夜逃回江陵,守军见主帅如此狼狈,失望之余大开城门,招呼檀道济进城。谢晦仅带七骑逃出,不久后被刘宋地方官逮住,押到建业。

    对于谢晦,刘义隆没什么君臣情分可言,直接杀了完事。刘裕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精心构筑的政治构架,居然在短短两年内土崩瓦解;更不会想到,刘义隆会成为他毕生事业的接班人。

    平心而论,徐羡之一党并非穷凶极恶之人。他们为国着想,沿用高武帝治国方略,弑君之举也是迫不得已;更为难得的是,几人都没有反心(除了打上问号的谢晦)。正如谢晦所说,刘义符死后,皇位悬空长达两个月,如果真要反,岂是檀道济一个政治文盲可以阻挡的?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错就错在,他们
>>>点击查看《乱世晋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