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乱世晋隋 > 乱世晋隋目录 > 卷 五 五胡风云(末) 第一百二十九章 历史的选择(10)(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乱世晋隋 卷 五 五胡风云(末) 第一百二十九章 历史的选择(10)(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之后,刘裕又摆平了不听话的司马休之小朋友,刘敬宣也在平乱过程中被杀。再往后,就没人敢和刘裕叫板了。东晋终于恢复了久违的安宁,只是这份安宁姗姗来迟,颇似回光返照。(事实上也没几年活头了)

    像刘裕这种喜欢碰瓷儿的家伙,别人找他麻烦,那会变得相当麻烦,别人不找他麻烦,他也会找别人麻烦。身为东晋最后一代权臣,刘裕自然继承了前辈不少优良传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北伐。建国一百多年来,东晋的北伐脚步似乎从未停止过,无论是桓温还是刘裕,都以北伐为己任,只要腾出精力,就对北方胡人政权拳脚相加,更令人诧异的是,越到后期,晋军战斗力就越强。(类比于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同样是半壁江山,赵构和他的后继者们却越打越衰)

    这次轮到后秦倒霉了。

    后秦成为刘裕的首要目标,这还要拜姚兴所赐。姚兴打不过赫连勃勃,就把注意力放在南方,经常横插一杠子,东晋哪次闹内乱都少不了他。也不学学人家拓跋嗣小朋友,安心过日子,多好。(拓跋嗣正和柔然打得不可开交,即便有心,也顾不上搭理刘裕)

    后秦的国情,我们前文提过不少。姚兴马上征战一生,快活到头了,几个儿子中,就姚泓稍微成点器,也是个病秧子书生,至于姚弼、姚宣、姚愔等皇子,一个比一个混蛋。没有最混,只有更混,这句话用在姚兴的宝贝儿子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姚泓虽然身为太子,是最合法的继承人,但因为体质较弱,常年服药,很不受姚兴待见。姚兴最中意的是次子姚弼,姚泓估计也活不长,到时候就让姚弼接班。于是,姚弼成了秦国的准准接班人。

    殊不知,姚弼这个孩子也不是好鸟。他最擅长的不是打仗,也不是权术,而是演戏。姚兴面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唬的姚兴一愣一愣的。姚弼还在朝中广布耳目,暗中积蓄造反力量。知子莫若父,这一切哪能瞒过老子?

    但是,姚兴虽然知道,却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姚兴老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那个雄心万丈,与拓跋珪逐鹿中原的热血青年早已死去。步入晚年,姚兴日益信奉佛教,经常带着文武百官聆听释迦牟尼的教诲。

    不仅如此,姚兴还喜欢上了一种药物:寒食散。药性发作时,整个人都会进入癫狂状态,即便是寒冬腊月也会大汗淋漓。有一次,姚兴在犯病时上朝,正巧姚弼称病没到,姚兴大发脾气,命人把姚弼抓来,扬言要大义灭亲。皇帝发疯时说的话能算数么?万一事后追究起来谁负责?廷尉心里清楚的很,所以在狱中好吃好喝地伺候了姚弼几天,把他放了。

    眼见姚兴灯枯油尽,朝中各派为求自保,纷纷拉党结派,为以后做打算。姚兴心烦不已,就搬到华阴(今山西华阴市)华山脚下疗养去了,经过几天的舟车劳顿,姚兴的病情迅速加重,很快就进入弥留期。

    于是,侍卫们护送姚兴紧急回到长安。而等待他的,却是一场骨肉相残的闹剧。姚愔以为老爸已死,立即率军进宫,想和姚弼里应外合,干掉姚泓。姚兴拖着最后一口气,指挥东宫卫队抵抗,最终击溃姚愔等人。事已至此,姚兴只好将姚弼、姚愔兄弟赐死,一同作乱的吕隆兄弟也被杀(妈妈没和你们说,不要瞎搀和人家的家事吗)。

    第二天,心力交瘁的姚兴就死了。

    姚泓没了兄弟们的威胁,很顺利地登上帝位,可龙椅还没坐稳,刘裕就带人来踢馆子了。姚泓应当预料到才对,因为三年前,刘裕灭燕之时,曾放出狠话:三年后攻秦。转眼间,三年之约已到。老家伙进了棺材,只好委屈小家伙了。

    刘裕留下世子刘义符和刘穆之主管朝政,朱龄石负责保卫皇宫。一切准备停当后,刘裕从建业启程,踏上了北伐之路。晋军兵分五路:前锋王镇恶与檀道济出淮水,进军许昌、洛阳方向;朱超石和胡藩兵出阳城(今山西阳城);沈田子和傅弘之赶往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刘遵考和沈林子率水师从卞水进入黄河;王仲德协助刘裕都督前线各军,出钜野(今山东巨野县北)。

    真是大手笔啊!五路大军,几乎涵盖了从山东到陕西的千里地域。总人数达到恐怖的万人!而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都是一等一的大将,王仲德更是刘裕军中的元老级人物。从刘裕的战略部署来看,这似乎并不是一场简单的灭秦之战(后秦远在关中,何必要兵出山东?),因此,笔者大胆地提出:这是刘裕统一全国的一次尝试!只是因为战事的后续发展,才让人误以为晋军的重心在关中。(当然,一家之言,众看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

    王镇恶十三岁那年,苻坚淝水惨败,前秦土崩瓦解,王家南逃东晋避难,所以说,关中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埋葬着王猛,埋葬着他的祖先,埋葬着王家逝去的辉煌。王镇恶无疑对这片故土有着极深的情结,刘裕安排他打头阵,可谓意味深长。

    出发前,刘穆之曾对他说:“刘公委卿以伐秦大计,希望卿不要辜负太尉,一举攻克关中!”王镇恶慷慨回答:“吾不克关中,誓不复济江!”

    王镇恶不但是这么说的,也是
>>>点击查看《乱世晋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