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乱世晋隋 > 乱世晋隋目录 > 卷 五 五胡风云(末) 第一百二十五章 历史的选择(6)(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乱世晋隋 卷 五 五胡风云(末) 第一百二十五章 历史的选择(6)(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就在刘裕远征南燕之时,南方土地上也在饱受战火的洗礼,造成这一切的正是那个死而不僵的“五斗米教”。信任教主卢循经过数年的休养,羽翼渐丰,重新祭出了造反大旗。而面对叛军的步步进逼,朝廷束手无策,只好数次急诏刘裕班师。

    而刘裕很明确地回复朝廷:齐地不平,绝不回师。刘裕这么说绝非意气用事,朝中当时由何无忌、刘毅、刘道规等人主事,这些都是身经百战的功勋将领,完全可以挡住卢循,即使无法破敌,最起码可以拖到燕国灭亡。

    卢循头脑不太灵光,可他有两个相当厉害的姐夫,一个是“水仙”孙恩,另一个是徐道覆(姐姐多了就是幸福啊)。这里要说的是后面一个:徐道覆,关于此人,历史上并无多少记录,甚至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一个叛军领袖,这也可以理解),但他的行动却非常有水准。

    岭南多河,这就决定作战方式基本以水军为主,有水军就得有船,而且是大量的船只。但朝廷对岭南的监视相当密切,如果大张旗鼓地砍木坐船,肯定得引起建业的警觉。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徐道覆心生一计:岭南盛产木材,何不把木材卖出去?这样一来,既可打消朝廷的疑虑,也能赚点军费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于是,徐道覆打着做生意的幌子,大肆准备造船木材,仅仅十天,就造出了一大批战船。卢循看着他的无敌舰队,顿时雄心万丈:打建业!今日,不,今时就启程!

    大旗是插出来了,至于怎么打,还得从长计议。徐道覆又说道:“我军拥众二十万,如果从一路进攻,一定会拖延战机,不如兵分两路,一路沿湘江进攻,扫除岭南以北之敌,解除广东威胁,如果顺利,也可以进攻江陵;另一路则直取寻阳,两军在寻阳会师,然后沿着桓玄的进攻路线,只要赶在刘裕回来之前抵达建业,则大事可成矣!”

    精辟!这套战略部署比孙恩强出不知多少,可惜的是,这么出色的战略大师,竟生在叛军阵营。(成王败寇,这是亘古不变的准则,倘若卢循造反成功,徐道覆被奉为韩信、徐达那样的开国大将被大书特书也不一定)

    正是这套战略,给刘裕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卢循听完姐夫的分析,差点高兴的跳起来,恨不得抱住徐道覆狠亲两口,当下命令徐道覆引军十万,直驱寻阳,自己则带着其余人向湘江进发。

    即将和徐道覆对阵的,是刘裕麾下第一大将何无忌。

    几乎与此同时,何无忌也在召开一场军事会议,长史邓潜之建议道:“贼军声势浩大,以我们手头的这点兵力,恐怕无法与之正面相碰,不如坚守豫章(今江西南昌),待各路部队抵达后再寻求退敌。”

    何无忌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以少胜多的仗打得也不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还会在小河沟里翻船不成?于是否决了邓潜之的建议,立即率兵迎击。(真是什么样的统帅,什么样的属下啊!)

    两军在豫章城外的赣江不期而遇了。徐道覆命弓箭手向对面射箭,(这就相当于现代作战中的火力准备,数万人同时开弓,那是一幅怎样壮观的景象!最起码得“箭如雨下”吧)箭射的差不多了,徐道覆指挥战船向西岸发起突击。

    何无忌好不容易从严严实实的船舱中探出头来,准备发起还击,不巧的是,起风了。更加不巧的是,西风。于是乎,何无忌的小船晃晃悠悠地向敌阵冲去。对于送到嘴边的肥肉,不吃那是傻瓜,徐道覆立即指挥大船把何无忌围了个密不透风。

    晋军见主帅被包了饺子,战意全无,纷纷逃命。何无忌见突围无望,就让左右拿来他的苏武节(苏武北海牧羊时用的鞭子,这里代指天子的旌节),以此来督战。叛军很快蜂拥而至,最后时刻,何无忌向西北跪拜后从容赴义。

    (每每读到此处,总能想起刘裕鏖战皇甫敷那一幕,同样的困境,同样的身陷重围,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假如没有那阵捣乱的西风,何无忌和徐道覆的结局又当如何?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历史是唯物的,但它也在无形之中做着一些决定,这些决定,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被“巧合”二字解释。)

    徐道覆打了场莫名其妙的大胜仗,另一路的卢循也不甘示弱,轻松地解决了刘道规,然后按照原先的部署,出巴陵,进军江陵。战事的发展,大大超出了徐道覆的预计,于是,他临时决定折向江陵,提前会师。

    何无忌战死的消息很快传到建业,东晋政府几乎被吓破了胆,“中外震骇”。同时感到震惊的,还有回师路上的刘裕,刘裕立即上表建业,极力劝谏朝廷不要轻举妄动,一定要等他回来,否则只能徒增伤亡。

    与其是说给皇帝听,不如说是他的那帮兄弟们。朝政大权早就被刘裕集团牢牢掌控,而刘裕军团中,刘穆之无世无争,最令他担心的是刘毅。这小子自自恃满腹经纶,战功赫赫,经常不把刘裕放在眼里,为以防万一,刘裕直截了当地提出:“只要你刘毅不去送死,能给我稳住局势,将来一定不会亏待你,最起码给你整个荆州。”

    出人意料的是,刘
>>>点击查看《乱世晋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