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乱世晋隋 > 乱世晋隋目录 >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天地良心(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乱世晋隋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天地良心(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    桓温退回荆州,第一件事便是撤了袁真、邓遐二人的职。客观上说,北伐的失败与此二人并无多大关系,没办法,总得有背黑锅的吧。桓温很快为自己不地道的做法付出了代价:袁真一气之下造反了,同时给前燕送去了一份大礼:寿。桓温虽然气得直跺脚,却也无计可施。

    不久后,桓温移师广陵(属今江苏扬州),晋军在这里修筑工事,来防备燕军可能的南下举措。不巧的是,军中瘟疫开始肆虐,被征的劳工死者十之四五,老百姓们都怨声载道,私下里经常问候桓温父母。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名叫孙盛的正直史官,他把桓温第三次北伐的详细经过如实记录下来,并整理在《晋阳秋》里(这是一部记载东晋史实的断代史,史学价值非常高,可惜没能传下来)。

    这就触动了桓温那根敏感的神经,此次北伐无疑是他军事生涯的最大败笔,桓温巴不得所有人都忘记,而这个孙盛竟然要让这段历史永远流传下去,要让自己把人丢到后世去,这还得了!

    于是,桓温喊来了孙盛的儿子,对他说:“北伐是出了点问题,可远没有你父亲说得那么严重!回去告诉你家老头子,赶紧把这段删了重写!否则…”桓温冷笑两声,威胁道:“小心本将军诛你九族!”

    消息传到孙家,孙盛的儿子们苦苦央求父亲,让他为孙家一百多号人着想,一定要重新修史。不料孙盛眉头一拧,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这群没骨气的儿子。孙盛已经68岁了,老人一生正气凛然,史德彪炳千秋,他怎么可能糊弄后人呢?

    孩子们无奈,就偷偷地修改了父亲的著述,并交给桓温,这才令孙家躲过一劫。但他们不知道,这本史料,只是父亲写的第二本罢了,第一本已被孙盛友人带出晋朝。

    若干年后,孝武帝司马曜在全国求购孤本典籍,孙盛的《晋阳秋》重新面世,可惜的是,不久即在战乱中佚失。南朝梁人萧方整理部分佚文,作《三十国秋》(原文亦佚失),我们这才得以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最后收于房玄龄《晋书》,司马光《资治通鉴》。

    齐庄公五年(公元前698年),崔杼杀庄公吕购,另立新君,把持齐国大权。齐国史官如实记录道:“庄公五年,崔杼弑君”,崔杼得知后大怒,遂杀了史官;该史官的弟弟接替了兄长的官职,继续写道:“庄公五年,崔杼弑君,杀史官。”崔杼随即杀了第二个史官。

    接下来是前两位史官的小弟,安葬好两位兄长后,他在竹简上写道:“庄公五年,崔杼弑君,杀史官及其弟。”

    崔杼无奈,只得打消杀史官的念头。史官是杀不完的,崔杼每杀一人,其罪孽就会更深一层。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像孙盛那些正直史官,他们不畏强权,一笔一划地向后世描绘出一副当时的社会长卷,他们不能带兵打仗,也不能像御史那样对当朝帝王口诛笔伐,他们能做的,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记录下朝堂上生的一切,而不带任何个人情感。这些人,虽然经常为世人忘却,但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比如司马迁,再如班固,孙盛…是他们,把中国历史上升到“宗教”的高度。

    没有人去监督,更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样写,著史者,天地良心(在这个浮华的年代,真为我们现代史感到心忧)。

    再来说桓温,惨重的损失,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其根基,东晋的军政大权仍被他牢牢掌握,一rì,满心郁闷的桓温四处游荡,无意间来到王敦的安身之处。王敦死后,其头颅被悬于朱桁门,昭告世人。后经郗鉴的求情,司马绍才准王家子孙收殓,由于叛臣身份,王敦不可能得到厚葬,只以平民之礼下葬。

    坟茔不大,上面长满荒草,若不是墓碑上有“王敦”二字,谁也不会把这个小小的土包和一代权臣王敦联系起来。桓温祭奠一番,最后抚摸着墓碑,竟喃喃道,“王处仲,可惜!可惜啊!”

    由这件事可以看出,桓温的下一个目标已从中原转移到东晋了——他赖以起家,并为之奋斗毕生的地方。

    ……

    击退了晋军的进攻,秦燕两国进入了极为短暂的蜜月期,两国互通使节,关系打得火热,估计炼铁都没问题。为燕国立下大功的慕容霸,又做起了冷板凳,慕容霸对自身的不公待遇倒也处之泰然,唯一令他无法忍受的是,手下的大将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

    为这件事,慕容霸不止一次和慕容评起争执,最后险些大打出手,慕容暐坐在龙椅上,愣愣地看着两位重量级元老pk,心里叫苦不迭。慕容恪去世时,慕容暐没有重用慕容霸,导致如今慕容评只手遮天,唉,自作自受啊!

    有一点需要澄清,慕容评是慕容廆的小儿子,慕容暐的皇爷爷,但无论多小,年纪还是比慕容霸大不少,虽然慕容霸也已经45岁了。慕容评打不过慕容霸,就跑去太后那里诉苦,可足浑氏也看慕容霸不顺眼,两人一拍即合,立即决定干掉慕容霸。

    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不知从哪里得知了这个消息,遂告诉了霸叔叔。慕容楷和慕容霸是一条船上的,他建议
>>>点击查看《乱世晋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