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朝:我的巨舰大炮 > 明朝:我的巨舰大炮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94章 霸业基石,阶段路碑(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朝:我的巨舰大炮 章节目录 第194章 霸业基石,阶段路碑(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清军在宣州的守军不多,而且都是八旗军中的汉八旗。在经过半天的抵抗之后,便弃城而逃了。

    然后,韦何再挥师向北,进入安州。

    当韦何进入安州时,安州城已是一座空城。并且,据斥候传来的消息,铁山城的多铎也退兵了……直接退到了鸭绿江以西的镇江城(今辽宁省丹东市),等于是主动放弃了整个平安道。

    ……

    正如之前王昊所预料的一样。

    清军在四个月之内损失了十万兵力,相当于总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清军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多尔衮与洪承畴等人经过仔细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放弃平安道以保存实。

    不过,却没有召回汉城的谭泰。

    不仅不召回谭泰,还给谭泰补充了五千骑兵,使谭泰手下的骑兵人数恢复到一万。

    这也是非常高明的做法。

    因为多尔衮需要利用伪韩傀儡申景禛来牵制王昊的发展。在多尔衮看来,如果申景禛在朝鲜的内战中败亡,那么,有王昊支持的金尚宪肯定会势力大增,并进而统一整个朝鲜。

    金尚宪是反抗满清的激进人士,由金尚宪统一朝鲜,将对满清非常不利。并且,朝鲜将会彻底变成东江军的后院。

    这些都是多尔衮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多尔衮才在进行战略收缩的同时,依旧给谭泰增兵,使申景禛在谭泰的支持下,能够稳住朝鲜局势。

    而在整个退兵过程中,多铎搬走了平安道所有城池的城防火炮。

    甚至连床弩、擂石、滚木、拍杆等守城物资也全部搬走,搬不走的也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除宣州和安州之外,铁山、定州、义州等地的城池内的房子也都被多铎放火烧掉。留给东江军的,就是一座座如同废墟般的空城。

    韦何率军走陆路到达铁山城,然后,与曹变蛟合兵一处,继续向西北方向追赶多铎。

    数天之后来到鸭绿江东岸的义州(今朝鲜新义州市)。然后,屯兵于义州城,并分兵四出,接收各处县城。

    至此,整个平安道完全掌控在了东江军的手中。

    ……

    (附录图片:参考图片……明末时期,朝鲜平安道及周边地区地图。)

    

    ……

    与此同时,移民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此前半年多的时间,登莱巡抚王自勉,一直在大力收拢流民。先是给流民施粥,后来,发了横财的王昊,干脆给流民吃干饭。

    又得益于郑芝龙放出的谣言……“登莱有粮,富如天堂”。于是,无粮就食的饥民纷纷前往登莱。

    而登莱总兵王廷臣,则调动战船,将收拢到的流民不断地送往济州岛、长岛、鹿岛等海岛之上,以减轻登州的人口压力。

    先是往济州岛上送了三十多万。

    使得如今的济州岛上的汉人百姓数量,超过了朝鲜族百姓。

    然后,又往长岛、鹿岛送了七十多万。当然,只是暂时安置在长岛和鹿岛。而现在王昊拿下了平安道之后,东江水师便全面动员,动用大量的水师战船,不停地往平安道送人。

    除了送人,还得运送各种物资。

    包括:粮食、农具、衣服、种子、锅碗瓢盆等等。七十万人的迁移和安置,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

    而且,由于现在已是二月中旬,王昊必须赶在四月份之前将这些人全部安顿好,这样才能勉强赶上今年的春耕和春播。

    时间很紧张,需要运输的人口和物资很多。

    其中的管理工作更是繁杂无比!

    要一家一户地分田、分地、分房、分粮食、分男人,分女人,分农具……无论如何是忙不过来的。

    所以,只能暂时采用“集体屯田制”。

    集体屯田制,就是前苏联的那种某某公社制。

    这个运作起来比较简单:

    按三百人为一村,给他们划一大块地方,统一配给粮食、工具、种子等等。安排村长和队长,给他们定下规则,让他们自己去折腾就行了。

    然后,再十村为一乡,十乡为一县,十县为一州,十州为一府。

    从登莱二州调了不少基层官员去管理,又高薪招聘了不少读书人参与其中。

    而之前主动留在皮岛,愿与皮岛东江军共渡难关的那五千多百姓,也全部被分开安插为基层管理人员,担任村长、乡长等等。

    还有一些东江军的伤残将士,也全都安排在官府任职,或担任队长、村长、乡长,或担任捕快、衙役、杂役等公职。

    ……

    有了这些人在基层担任管理,
>>>点击查看《明朝:我的巨舰大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