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大明政客 > 大明政客目录 >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从容应对(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政客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从容应对(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刘大华的府邸在南直大街。

    官吏的府邸,都不会过于的显眼,毕竟俸禄只有那么多,要是有了占地好多亩的豪华府邸了,不好解释的。知府大人、同知和通判等主官,都不是本地人,再说了,他们在府衙里面的住所,都是很不错的,不会在府城购买府邸。

    这样的情况下,吏员的府邸,都是很普通的民居,所谓财不外露。

    巳时,苏天成准时到了刘大华的府邸。

    刘仲基在门口等着,看见苏天成身后挑着担子的下人,显得有些惊愕。

    进去之后,苏天成发现,这是一个四合院,面积不是很大,府城里面,这样的住宅是不少的,包括一切寻常的人家,都是住着四合院的,看来刘大华很是低调啊。

    迎面是一个小院子,接着就是堂屋。

    刘大华正在堂屋里面坐着。

    今天是十二月初二,休沐的日子。

    已经到年底了,衙门里面的事情,也不是很多了,老百姓一样要过年,这大明朝过年的氛围是很浓厚的,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到正月二十左右,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只不过这几年,农户遭遇了很多的灾害,加之流寇作乱,日子不是很好过。

    “晚辈拜见伯父。”

    刘大华比苏化文的年纪大一些。

    当然,苏天成不需要跪下,抱拳鞠躬行礼,就可以了,毕竟自己是生员。

    “呵呵,坤元啊,老夫就托大了。”

    刘大华没有客气,自然接受了苏天成的拜见,他是长辈,自然可以这么做的。

    “坤元,你与犬子是同窗,老夫早就应该请你到府邸来的,仲基经常到苏府去打扰,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今日名为老夫请你来,实则是仲基请你啊。”

    “晚辈不敢,其实晚辈早就应该来拜访伯父的。”

    “呵呵,好,好,你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很好啊。你和仲基是同窗,是要多来往啊,老夫听仲基说,你已经在开始温习功课,准备明年的乡试了啊。”

    “晚辈有一段时间,没有温习功课了,近来翻书,都感觉到有些陌生了,故而多看看。”

    “嗯,老夫相信,你一定能够高中的。”

    闲聊了一会之后,刘大华站起身来了。

    “坤元,跟着老夫到书房去看看。”

    家户人家的书房,一般都是很重要的地方,有什么大事情,都是在书房里面商议的,包括一些朝廷的高管,虽然府邸有会客厅,但商谈重要时期的时候,依旧是到书房去的。

    这一次,刘仲基没有跟着到书房去。

    进入了书房,苏天成刚刚坐下,刘大华就开口了。

    “坤元,近来府城有些传闻,老夫也听到了,感觉有些好奇,想着问问你,你要是方便,不妨说说自己的想法,若是觉得为难,不说也罢。”

    “伯父尽管询问,晚辈一定如实回答的。”

    刘大华没有马上开口,面带笑容的看着苏天成,但眼神是有些犀利的,他在衙门这么多年了,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这个苏天成,从进入堂屋的时候开始,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亢不卑,谈吐得体,表现的彬彬有礼,十七岁的年轻人,并非出身在官宦之家,能够有这样的气度,很不简单了。

    “呵呵,老夫就直说了。”

    “这第一件事情,听闻你给苏家的佃户,发给了粮食、粗盐和种子,老夫有些奇怪啊,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样的事情,说起来,苏家的佃户不是很多,土地不过五百顷,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情。这两年,农户遭遇了灾害,朝廷是知道的,去岁陕西延安府大饥,朝廷还专门免去了赋税,平阳府稍微好一些,但也是损失惨重,赋税都无法正常的收缴了,派出去的衙役因为收取税赋的事情,亦是叫苦不迭,知府大人很是头疼啊。”

    苏天成听得非常仔细,与其说刘大华是在提问,不如说是想着表现出来某种意思,或者是提醒自己,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事情。

    等到刘大华说完,他马上开口回答了。

    “伯父,晚辈确实给佃户发放了粮食、粗盐和种子,好在种子全部播下去了,没有耽误农时,来年还是有指望的,晚辈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处于无奈啊。”

    “哦,这话怎么说啊。”

    刘大华很快严肃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苏天成居然这样回答,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晚辈主要是想到日后的事情啊,上月,晚辈到佃户家里去看了,家里已经没有粮食了,田里也没有耕种,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情况,不言而喻。佃户落到这样的田地,表面看起来,是遭遇了灾祸,与我家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晚辈要是不理不睬,今后估计会出现更多更大的麻烦啊。”

    “你说说,会出现什么麻烦啊?”

    “苏家的佃户虽然不多,但实在是没有粮食吃了,要么等着饿死,要么就是想其他的办法,找到吃的东西,最可怕的是,他们一时间糊涂,做出来大逆不道的事情
>>>点击查看《大明政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