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九州烽云录 > 九州烽云录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1章 长亭送别(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九州烽云录 章节目录 第21章 长亭送别(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元恪听后只是一声叹息,也没有说什么,又关上门回房了。

    不知过了多久,元恪突然推开门冲了出来,牵上一匹马,跨上马便一路向城门外飞奔而去……

    崔萍早已出城多时,虽然刻意放慢了脚步,却不知不觉也已经走到了城外十里的长亭。崔萍系住马的缰绳,在长亭中坐下歇脚,眼神却还是忍不住地回望来时的方向,总期望着那个人能追过来。可过了许久,也只有一些陌生的路人。渐渐地,崔萍也觉得不该继续等了,起身正准备继续赶路,突然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回头一看,正是元恪策马追来。崔萍脸上瞬间由哀转喜,遮不住的笑意涌上了眉眼。

    元恪来到崔萍身边停住,翻身下马,崔萍连忙迎了上去说道:“你怎么追上来了?后悔了,想通了,还是想跟我走?”

    元恪停顿片刻,答道:“非也,与盈盈姑娘相识一扬,今日姑娘就要北归,不知何日还能再相见,元恪不忍不辞而别,今日特来送别姑娘。”说罢,元恪毕恭毕敬向崔萍行了一大礼。

    崔萍听后又有些失望,嘴上嘟囔着:“这样啊……若只是为了辞别,倒也不用专门再跑一趟……”

    元恪继续说道:“另外,昨日姑娘问元恪,内心所求到底是什么?元恪想了一夜,似乎有了答案,也特地来相告。”

    崔萍好奇问道:“哦?是什么?”

    元恪答道:“如姑娘所说,自元恪入帝都以来,屡次身不由己,陷入危险,颇有陷于大局的无力感,可元恪昨夜想明白了,造成这一切的,不是某个人某件事,根源在于这个动荡的乱世,人人自危,互相倾轧。元恪不愿再做别人的刀,也不愿天下人违背本心,沦为他人的工具和耗材。”

    崔萍听后颇有些震惊,问道:“你所求的,难道是想扫平这乱世?不觉得有些自不量力吗?”

    元恪笑道:“确实,元恪人微言轻,说这些话也许是有点自不量力,不过就算不能扫平乱世,至少守住自己的安宁吧。何况姑娘不是教导过元恪,如果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东西,就要去争取吗?争取,而并不一定在乎结果。”

    崔萍见元恪拿自己的话来堵自己,便也没有话了。

    元恪继续说道:“所以,元恪认为,若是跟随姑娘去投奔燕王,也许可以苟活,但不过就是一把换了主人的刀;朝廷虽然失道,但燕王所行,抛开家族立扬,元恪也并不完全认同;元恪若想有所作为,还是觉得应当顺着当前的道继续走,因此不能随姑娘北归去投奔燕王了,还请见谅!”

    崔萍听后,沉默良久,最后还是欣然一笑,说道:“好,既然你已经悟到你的道,那就我的话就没白说。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就此别过吧!”

    元恪把心里话说完了,却又开始有点放不开了,有点不舍地说:“只是今日之后,不知何日再能与姑娘重逢,也不知届时是敌是友……”

    这话说的崔萍也是心头一紧,问道:“那你想是敌,还是友?”

    元恪连忙答道:“当然是友……元恪发誓,无论未来时局如何变化,元恪都绝不辜负姑娘!”

    崔萍听后,抿抿嘴开心地笑了:“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二人也再无多的话语可叙,元恪一路默默无语又送了崔萍一段,最终还是只能目送崔萍身影远去,越往北走越临近战线,崔萍虽是燕王之女,但也不知能否一路顺遂,元恪心里想着这些,一边担忧一边又觉得空落落的。

    回城的路上,元恪一直都有些六神无主,一路骑马慢行回到城里,才突然被身边的嘈杂声打断情绪,居然是一伙儿禁军在城中大肆劫掠,侵扰商铺,搅和得一片鸡飞狗跳。元恪心中生疑,此刻禁军不是都应该在孟津关前线吗,正迟疑之间,却发现不止这一伙儿,城外还陆陆续续有禁军人马面容狼狈地往城里跑,队列散乱毫无组织,进城了就开始打砸抢,就如同刚打完败仗的溃兵。

    元恪心想肯定又是出了大事,连忙就往宫里赶,高庭和谢均已经召集了一次紧急的群臣朝会,果然是孟津关前线出事了,谢均毕竟是文人出身,军务方面办事不牢,铲除帝都的晋王党羽后,谢均派去禁军接管军权的人半路走露消息,再加上帝都中对晋王一党的清算过于惨烈,弄得禁军中晋王的原部属个个人心惶惶。有部分将领竟直接阵前哗变,投降了燕军,让开了孟津关的防线,一小部燕军前锋已渡过黄河,剩下的禁军见状也做鸟兽散,一路溃逃回了帝都,刚刚元恪遇到的应该就是这部分人马。

    元恪身为新任的羽林大将军,持剑站立在刚刚登基的新君身边,看着这位刚满十岁的小皇帝,想起眼下的时局,不免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无知者无畏,小皇帝周琳反而没有太多的紧张,只是单纯好奇地看着下面的大人们焦急如麻,毕竟大小事务都已经交给下面的高庭和谢均在全权处理,他自己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有多危险;然而群臣们却早已沸反盈天,眼下孟津关没了,禁军也散了,援军遥遥无期,仅剩帝都一座城防还能抵挡多久?谢均反复让臣属们商量对策,但翻来覆去也没有什么靠谱的。

  
>>>点击查看《九州烽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