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田宅 > 田宅目录 > 章节目录 第64章 中华成语故事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田宅 章节目录 第64章 中华成语故事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听着大喇叭声儿里歌曲的调调,朱宁分辨不出来,这家是在办红事,还是在办白事。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根据以往经验,这动静会从早到晚不停歇,连续播放十几个小时那是正常操作。

    根据以往经验,朱宁熟练的背上小包包,逃离噪音源,找个安静的地方躲一天。没办法啊!如果人家办的是红事儿,你上门说噪音问题,人家嫌你大喜的日子故意找茬。如果人家办的是白事儿,也没人会上门去说噪音问题,大部分人都会忌讳着点儿。

    朱宁一路逃窜到图书馆,这种地方勉强还能寻个安静。随手抽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随机翻看了三个成语故事,都似乎在隐射朱宁的现状,朱宁看完心情更暴躁了。

    一、门无杂宾。

    晋刘惔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住在简陋的草屋里。但刘惔很有志气,一边读书,一边编草鞋养家。刘惔读书勤奋,学识过人,受到众多有名望的文人学者器重。刘惔的母亲告诫他要有自知之明,只可结交有德之人。

    有一次,孙盛写了一篇文章,声称无人能驳倒文中的论点。司马昱请了一位文士去驳,未能成功。司马昱认为刘惔一定能驳倒孙盛,便马上叫人请来刘惔,刘惔对孙盛的文章进行反驳,果然击中要害。孙盛口服心服,甘拜下风。从此,刘淡的名声更响了,但他本人却深居简出,只肯与有才学的人交往。

    后来,刘惔被调到外地做官。他信奉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办事又非常严整,以致他的衙门里非常清静,毫不嘈杂。他的居所也不像一般官员那样繁华喧闹,从未有杂乱的客人上门。

    二、大材小用。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大的材料用在小处,使用不当而造成浪费;现在则用来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的含义。

    东汉末年,陈留有一个叫边让的文士,名声很大。大将军何进请他来辅佐自己,但并不重用他,只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令史。蔡邕很佩服边让的才华,向何进劝谏道:“将军,假如用煮牛的大鼎来煮鸡,一定会觉得不妥当,因为这样做不容易把鸡煮熟,汁水多了就淡而无味,少了又容易煮干。大器小用本来就不太合适啊!”

    南宋辛弃疾坚决主张抗金,并多次向朝廷建议出兵北伐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土地,但是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挤,他的主张始终未被采纳。当他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时,陆游认为这是辛弃疾施展才能的好机会,于是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句“大材小用古所叹”。

    三、盘根错节。

    东汉时期,西羌和匈奴入侵,并州和凉州同时受到威胁。大将军邓骘认为与其兵分两地驻守,分散实力,还不如把兵力集中防守并州。朝廷中不少大臣附和邓骘的意见。虞诩独排众议:“凉州的百姓熟习军事,个个英勇善战,西羌之所以不敢侵入关中,是因为畏惧凉州的百姓。凉州百姓一向认为自己是大汉的一脉,才义无反顾地牺牲一切捍卫国家。今天如果照邓将军意见,舍弃凉州,对整个局势恐怕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邓骘认为虞诩故意和自己作对,怀恨在心。过了没多久,朝歌发生民变,常常有地方官吏被杀的事发生,朝廷一再派兵镇压,却始终没法平息。邓骘认为这是报复机会,便找了个理由,把虞诩调去朝歌当县令。虞诩的亲朋好友知道后,都很为他担心。虞诩却很有信心:“一个有抱负、有志气的人,绝不会避开困难的事而专门去找容易的事来做。这就像我们在砍树时,如果不遇到坚硬牢固的盘根错节,就显示不出斧头的锋利一样。我去出任朝歌县令,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虞诩以出色的政治才能平息了朝歌的动乱。朝廷认为他有将帅之才,升他为武都太守。不久以后,他又率兵大破羌人,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官至尚书仆射。
>>>点击查看《田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