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寻你三世与你七里 > 寻你三世与你七里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5章 芙蓉阁提名(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寻你三世与你七里 章节目录 第15章 芙蓉阁提名(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大兴朝,科举考试只分为乡试和殿试两级,考试科目也仅有三项:书文、史政、诗歌。只要在其中一项表现出色,就有机会成为该科目的状元。这种设置极具人性化,无论是擅长撰写文章,还是精通经文,亦或是善于赋诗,朝廷都会根据个人的专长,安排相应的职务。然而,这些职务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领域,并不涉及实权。若想要进入朝廷核心,成为握有实权的官员,则必须在三项考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从每年成千上万的考生中脱颖而出。

    当今的公务员考试与大兴的科举考试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公务员这一职业始终是大多数人追求的首选。人们常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

    放榜的时刻总是激动人心的,几家欢喜几家愁。能够中榜的总是极少数人。大兴科举虽然设有四个榜单,但每年录取的人数却不足几十人。这意味着在成百上千的考生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名字被镌刻在榜单之上。

    与现代的公务员考试相比,科举考试的门槛并不高。只要年龄不超过45岁,身体健康,口齿清晰,没有政治污点的人都可以参加考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科举考试是公平的。相反,在科举考试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黑暗和不公。

    尽管竞争本身是公平的,但每个人获得考试机会的难度却大相径庭。每年分配给首都的考试名额明显多于其他城市,大城市又比小城市拥有更多的名额。对于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考生来说,他们不仅名额有限,而且往往因为缺乏监考官员而无法进行科举考试。

    这导致了两个严重后果:一是小城市和农村的考生必须长途跋涉到大城市参加考试;二是大城市的考生因此获得了天然的地理优势。对于本就缺乏教育资源的小城市和农村考生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大兴王朝的一百多年历史中,几乎没有小城市或农村的考生能够中举成为官员。

    对于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子弟来说,他们无需通过科举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官扬。而对于那些家境稍逊的“科举世家”子弟来说,他们才是科举中榜的主力军。他们控制着大部分的教育资源,使得科举考试成为了他们的囊中之物。

    许多士子为了获取更好的学习资料和“往年真题”,甚至不远万里前往“科举世家”高价购买这些所谓的“科举机密档案”。朝廷对于科举考试的管理仅限于录取和审核环节,对于考试前或考试中的种种行为则不闻不问。

    这导致了各种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如购买资料、贿赂考官、找枪手、打小抄等。只要能上榜,考生们各显神通,无所不用其极。朝廷需要的是有能力的文人,因此只要是有准备的文人都有可能被视为有能力的人。

    抄袭虽然是一种作弊行为,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视为一种能力,能够悄无声息地骗过考官也是一种难得的技能。当然,贿赂考官这种“钞能力”只有少数人能够使用,因为泄题这种严重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将会面临诛三族和没收全部财产的严厉惩罚。

    找枪手这种作弊方式在大兴朝是最为普遍的,但同时也是翻车几率最高的。考试前会进行极为严格的审查,包括脱光衣服检查是否携带小抄以及头发等细节部分。虽然没有现代身份证这种高科技手段进行身份验证,但古代有户籍制度进行信息核对。每隔几年会有专门的官员对贯籍所在地、年龄、容貌等信息进行核对,这使得枪手很难蒙混过关。

    即使蒙混过关也不一定能够上榜,只有那些保质保量又诚信的枪手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因此,在大兴朝诞生了一家专门替人参加考试的店铺,只要钱给得足够多,他们就能让你在榜上有名。

    在这个信息落后的时代里,作弊手段的多样性进一步拉大了考生之间的差距,也进一步加剧了阶级层次的分化。科举考试几乎成了富人们当官发财的玩物,而穷人们则只能辛辛苦苦种地一辈子,连做梦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能够中举。若是真的有人能够中举那恐怕是祖坟冒青烟了,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阶级地位,再多努力也难以改变这一现状。

    芙蓉阁提名是所有文人梦寐以求的理想,那洋洋洒洒的题名意味着自己即将踏入官扬,意味着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也意味着自己完成了心中的誓言。在这个百善孝为先的时代里,为了让儿子参加考试,即使父亲卧病在床也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让儿子失去科举的机会。可见芙蓉阁的魅力之大,足以让人为之疯狂。

    今天是芙蓉阁提名的日子,也是大兴朝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年只有这几天不禁夜,芙蓉河也迎来了它最繁荣的时刻。往日仅供皇室享用的芙蓉园,也对所有永康市民开放。今天是文人饮酒高歌的时刻,也是市民们最欢庆的时刻。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一个对酒当歌、翩翩起舞、歌舞升平的良辰美景。

    楼阁上,几位得意洋洋的进士正在挥毫提名,而楼下的进士们则在墙壁上作诗留念。芙蓉阁的顶楼是进士们提名的圣地,而其他三层则成为了他们作诗娱乐的扬所。芙蓉阁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进
>>>点击查看《寻你三世与你七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