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子不语之仓山诡事录 > 子不语之仓山诡事录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1章 地主家的傻儿子(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子不语之仓山诡事录 章节目录 第21章 地主家的傻儿子(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你月份大了,顾好自己就行。”钟大户瓮声瓮气的说了一句。

    那二房小娘子娇滴滴的答应着,却继续摇着蒲扇。

    这些年来,除了大儿子有些痴傻,就再无不顺心的事情了。

    关于大儿子有些痴傻之事,那也是旁人胡说,钟大户从不认为自己儿子是傻的。铭儿只是从小就不善言谈罢了,如今大了,找私塾先生来教几年书,说不定还能认识好些字呢。

    钟大户思虑及此,下午便出门,给儿子张罗起私塾先生的事情来。

    “我那儿子并不痴傻,只是不善言谈而已。”钟大户被乡里教书的先生婉拒后,极力的解释起来。“当年他娘生产的时候,耗了太久的时间,最后累脱了力,儿子好不容易挣出来,当时全身青紫,当年用温酒揉了好些时辰,才好歹活了下来。”钟大户那么肥硕的人,每每讲这些的时候,都是一副脆弱的神情。

    “他娘如今还在家里躺着呢,这辈子怕是起不来了。”钟大户说到这里,从袖口掏出来一大块绢帕,满头满脸的擦着,也不知道是在抹泪还是在擦汗。

    教书先生听到这里也默不作声了,可是并没有点头答应的意思。

    “也不耽误先生多少时间,只下午去半天,教他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让他认识些字就好。”钟大户说完,见那先生神色不动,接着说道:“先生若答应,我可以给先生双倍的银钱和粮米。”钟大户说完慢慢站起身来,“先生若不答应,我只好去外乡找了。”钟大户说着,便要挪动他那肥硕的身子往外走。

    “好,我应下便是。不过,若令郎学不会认字,你也不能埋怨我啊!”教书先生虽然被银钱米粮所动,却也十分担忧。

    “那是自然,先生只管放心,成与不成,都看铭儿的悟性,并不和先生相干。”钟大户转忧为喜,忙招呼着庄客,把带来的几条肉脯,几尾自己鱼塘里的大鲤鱼,还有一坛黄酒等等许多拜师礼,都给教书先生放下,满满的摆了一地。

    二房小娘子的二胎还是一个丫头,这两年风调雨顺,两个小女儿也渐渐大了,满院子的疯跑,叽叽喳喳的闹个不停。钟大户虽然喜欢,可是,最让他得意的还是下午的时候。儿子跟着教书先生读书,从侧厢房不时传出来朗朗的读书声。

    每到这个时候,钟大户就在厢房外的树荫下,摇起折扇。“我就说,我家铭儿不是痴傻吧,你看看,这才跟着先生读了几年的书,就开始研学四书五经了。那先生还说,我家铭儿说不定能考个功名出来呢!我们钟家虽然世代富足,可是从未有过读书的种子,如今真是祖上保佑了!”钟大户想到这里,不由的站起身来,折扇也摇的快了许多。

    “爹爹,爹爹……”两个女儿此刻又疯跑过来,两个人差了只一岁多,随时打的你哭我叫的。

    “你们听,是不是拨浪鼓的声音?”钟大户忙哄住两个丫头,好叫她们不再哭闹。“还不快让柳嫂子带她们去找货郎买些玩意。”钟大户急急的朝着林小娘喊道。“好。月儿,玲儿,咱们去找廊下的柳嫂,让她带你们去买绒花好不好。”林小娘拉着两个小丫头继续吵吵闹闹的出去找货郎去了。

    钟大户此时只关心厢房里的读书声,有没有被打搅到。他只悄悄的斜着肥硕的身子,靠近窗边去听。钟大户那副关切的模样,却被转身离开的林小娘看到了眼里。

    这一日,钟大户依然在厢房外听他大儿子读书。柳嫂子却悄悄的走了过来,示意他去厢房对面的空屋子。

    钟大户有些疑惑的合了折扇,挪着身子跟了进去。

    “这是林小娘给我的,说是要加到我妹子的饮食里。”柳嫂子压低声音,朝外张望了好几回,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个纸包塞进了钟大户肥厚的手掌中。“我本不想多事,随便扔了就是,可那毒妇,竟然连铭儿也要给下药。”柳嫂子急匆匆的说完,转身就出了房子,悄悄回后廊继续忙去了。

    钟大户紧紧的攥着那包小小的纸包,冷汗都冒出来了。

    铭儿娘,一直瘫在屋里这些年,都是柳嫂子在照顾,家里人都不知道。那柳嫂子是铭儿娘自己娘家的嫂子,只是早早守了寡,便悄悄过来照顾,这是林小娘不曾知道的一层关系。钟大户等冷汗下去,便开始踱着步子,来回筹谋起来。

    钟铭不明白,他爹为啥突然要他去外乡借宿读书。急匆匆的辞了教书先生,急匆匆的雇来外乡的马车,单把自己送走。钟大户只给你带来三个箱子,一箱子书,一箱子衣服被褥,另个小箱子是银两和铜钱,只嘱咐他照顾好自己,躲个清静的地方,好好苦读几年书。

    钟铭自小就少言寡语,以至于被人说成痴傻,这些年虽然读通了许多书,却依然不善于言辞。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甚至是出家门。马车走了整整一天,天将黑的时候,才在一座山门外停了下来。那赶车的外乡人帮着把箱柜挪到租好的房舍里,就匆匆的赶回去了。

    这是庙里寄单的房舍,陈设简单,关键是所费便宜,又十分清静,是许多读书人喜欢闭门苦读的地方。

    
>>>点击查看《子不语之仓山诡事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