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士子风流 > 士子风流目录 > 第一卷 第六百二十八章 :刮地皮也太狠了(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士子风流 第一卷 第六百二十八章 :刮地皮也太狠了(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徐谦的格言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吃着咸菜萝卜是没有必要操庙堂的心,可现如今身为直浙总督,他要操的心可就不少了。

    眼看到了年关,各地的官员已经陆续抵达。

    总督衙门的构思是是请大家来看看新政的成效,不过大家心底却都在琢磨,八成是新任总督要来显摆官威的。

    不过新任直浙总督,还真是不太好惹,比起前任方献夫来,徐谦显然实力要雄厚的多,威慑力也大了许多,相关于他的许多传言,都让人不寒而栗。

    不管大家怎么想,反正人是来了,足足有一百多人,徐谦并没有急于召见他们,而是让杭州府新任知府进行招待。

    自从赵明升任了巡抚,汪知府成为了汪布政,这新任杭州知府也急忙到任,他是南京户部的郎中,如今调任知府,在南京户部的时候,大张旗鼓的反对新政,现如今呢,一看形势不对头,立即拥护新政了,上任以来,亲自走访了许多工坊,召集属官研究新政得失,无论走到哪里,轿子里总要放那么一份明报。

    人就是如此,见风使舵的人见得多了,徐谦也不以为忤,这位张知府,单名一个业字,如今也晓得百官到杭州来乃是总督大人关心的事,所以办起来格外卖力,既然总督大人不急于召集大家说话,那么按照流程,就该带大家走一走看一看了。

    杭州靠着西子湖畔的一家规模巨大的船坞里,迎来了数十上百个官员。

    领头的就是张业,轿子一顶顶的停在工坊外头,许多人兴致盎然的下了轿,张业招呼大家道:“诸位,诸位…···这便是福泰船坞,请……”

    船坞的东家,已经提早收到消息,连忙赶来·兴匆匆的道:“诸位大人远道而来,幸会,幸会。”

    这东家显然也算是见识些世面的人,倒是没有过于前倨后恭·领着一干大人进入船坞。

    船坞的占地极大,足足数百亩,许多建筑连成一片,无数的木料由车运来,装卸之后,又有人分工进行切割,再送至各处进行加工。

    这些外地的官员·乍一看,只是觉得这船坞足够大,里头无数工匠和学徒在忙碌·竟有上千之多。

    上千人的规模,这对于现在的大明朝来说,已经足够让人觉得触目惊心了,而且这还是看得见的人数,实质的工徒,只怕两千不止。

    张业负着手,笑吟吟的介绍:“这福泰船坞,乃是杭州第二大的船坞,主要产的便是内河运行的货船和客船·杭州有船坞七十余座,这福泰船行算规模还算不小,占据前三·招募的工匠和学徒足有两千四百人,每年产船两千五百余艘,一年下来·大致八万两银子的收益,纯利亦有两万余。”

    一听到一年收益八万,许多人倒吸口凉气。

    这些做官的,很费解如此巨大的数额,要知道,一个上等的府,一年的金花银·未必会有八万,否则朝廷一年的岁入怎么会才有三百万而已。

    而一个船坞每年的净利都有这么多?

    这对许多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许多人还处在为了筹措一两千两银子,四处求告,筹足了银子之后,开始修葺县学、府学,然后四处招摇自己政绩的时期。

    虽然许多人的身家倒还算不菲,可是这都是大家想尽办法攒下来的,这里抠一点,那里收一点,遇到上等府县倒还好说,一任下来,怎么都有几千两银子,可要是遇到穷乡僻岭,怕是连这点银子都是奢望。

    只是一个工坊,一个造船的,还只是数十家之一,就如此挣钱?

    许多人震撼之余,再看这忙碌的景象,真不知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了。

    莫非这杭州,遍地都是黄金不成?

    那船行的东家笑呵呵的道:“哪里,哪里,老朽做的只是小本买卖,大人夸奖太过了。”

    话里头虽然带着谦虚的成份,可是却足以让许多官员用眼神将他杀死。

    这什么世道,咱们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了个官,还没你一个小小的商贾富贵。

    张业旋即带着大家到了在船坞里转了一圈,许多的事务,都让人叹为观止,比如原木的加工,用的就不知是什么器械,用滑轮吊着,上头是巨大的铡刀,工匠们一放,一段原木便截为两段。

    其实后世之人,对明朝的读书人有一点误区,总认为读书人排斥机械,其实这是错误的,奇巧淫技,虽然古已有之,可是一般官员对这种事比较宽容,甚至在江南,有许多读书人专研杂学,比如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研究算法统宗的程大位,还有徐光启、马一龙、徐霞等。!

    这些人并没有因为他们研究杂学而被人笑话,只是到了明亡之后,奇巧淫技,并且勒令读书人必须心无旁骛才成为主流。

    其实这些官员,大多就是瞧热阄,看到这巨大的铡刀,一个个叹为观止,兴致勃勃的开始低声议论起来。

    这里的新事物,确实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紧接着,大家一起兴致盎然的随着张业看了丝纺、成衣作坊、染坊,张业自然向他们介绍:“杭州这边,近来兴起
>>>点击查看《士子风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