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李白重回长安之旅 > 李白重回长安之旅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章 李白与当代诗人的对话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李白重回长安之旅 章节目录 第2章 李白与当代诗人的对话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李白不禁心生感慨:想当年吾等饮酒作乐,吟诗作对,何等惬意!如今这世间怎变得如此怪异?带着满心疑问,李白决定寻找几位当世诗人一探究竟,或许他们能够解开自己心头之谜。

    经过一番辗转打听,李白终于觅得了一处名为“文学沙龙”之地。踏入其中,但见数名身着奇装异服、打扮时尚之人围坐一堂,正高谈阔论些什么。李白寻得一角悄然落座,默默注视着这群与众不同之人。

    未几,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发现了这位身着古装、气质非凡的陌生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遂起身缓缓走来。待至近前,女子微微躬身施礼,轻声问道:“先生您好,小女子见您着装独特,似非本地人士。敢问先生来自何方?”

    李白闻声抬头,凝视对方片刻后,缓声道:“吾乃大唐诗仙李白也。今日初临贵地,不识此间风物人情,还望姑娘不吝赐教。此乃何地?缘何满目皆是这般稀奇古怪之景象?”言语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困惑和不解。

    女诗人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嘴巴微张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结结巴巴地说道:“难……难道您真的是李太白先生?这……这怎么可能呢?您不是早就羽化成仙,离开人世好几百年了吗?”

    李白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说:“在下确实已位列仙班,但近日却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这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对此,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然而,能在此处与志同道合之人相遇,倒也不失为一件幸事。敢问姑娘,此地究竟位于何处?”他的目光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女诗人稍稍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坦诚相待:“此处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之上的一座都市,名曰西安。您眼中所见的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以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街道景象,皆为当今时代之特色。而像我们这样的现世诗人,亦在不懈追求创新之路,力求以更为现代化的言辞抒发内心深沉的情愫。”

    "原来如此。"李白点了点头,"这个世界确实与我所熟悉的大不相同。但我还是很好奇,你们当代的诗人都在写些什么呢?"

    “我们虽然使用的是现代汉语,但也在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另一位男诗人插话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

    这位男诗人接着说道:“比如我最近写了一首诗,描写了城市的喧嚣与寂寞并存,希望通过诗歌传达人们内心的感受。”说话间,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部手机,熟练地打开屏幕,在众多应用程序中找到了那首诗所在的文档。

    手指轻轻滑动屏幕,男诗人开始深情地朗诵起来:

    “车水马龙的街道,

    霓虹闪烁的高楼,

    繁华背后藏着多少落寞。

    人群中的喧闹与孤独,

    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明明相互依偎却又彼此疏离……”

    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了情感,让在扬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之中。这一刻,时间似乎凝固了,大家都被男诗人的才华所打动,静静地聆听着他用文字诠释出的都市人生百态。

    "钢筋水泥密布的城市,

    穿梭的车辆如织密的网。

    人群匆匆,

    却难寻片刻宁静。

    迷失在喧嚣中的我,

    独自徘徊于冷清的街道。

    灯光璀璨,

    却照不进内心的阴霾。

    孤独如影随形,

    寂寞在夜色中蔓延。"

    李白听完,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此诗甚妙,尔等当世人以现世之语述心中所感,实乃新意。然吾仍偏爱那豪放不羁、描摹山川之古体诗篇。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者,令人心驰神往。”

    女诗人亦颔首应道:“诚然,我等对如君般大师级诗人心怀敬意。然我辈亦不懈于求索创新之路,冀能破旧立新,别开生面。”其言真挚,目光坚定。

    李白见状,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他缓声道:“甚好!文学之道,贵在传承与创新并行不悖。汝等既得古人之精髓,又能融汇贯通,自出机杼,实为难得。望日后继续精进,必有大成。”

    女诗人感激涕零,拜谢道:“多谢先生赐教!我等定当铭记于心,不负先生厚望。”

    此时微风拂过,吹得众人衣袂飘飘。李白负手而立,遥望远方,似在沉思。片刻后,他轻声吟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声音回荡在山间,仿佛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点击查看《李白重回长安之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