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平明拂剑任我去 > 平明拂剑任我去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章 玉虚(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平明拂剑任我去 章节目录 第1章 玉虚(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地点:海内神州

    这世间尽是汪洋大海

    亿万年的变迁,形成了一块巨大的陆地,因为被海洋环绕,史称海内神州。

    后大陆开始有了生灵,蛇虫鼠蚁,飞禽走兽

    许多种族之中,人族拥有超高智慧、得天独厚

    海内神州,广袤无垠,周遭东南西北,荒蛮之地,又有大山密林海洋所困,多凶禽猛兽,毒物瘴气,居于此处的山民,茹毛饮血的蛮族遗民多有少见,且传说在人迹罕至之地,又有许多洪荒异种,残存人世,寿不知凡几,只在传闻,却是无人得见。

    唯有中州大地土地肥沃,天下十之八九都居于此处。

    人类眼前的世界,诸多奇事

    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山洪崩塌

    死伤无数,哀鸿遍地

    人类畏于天地,知这天地神威绝非肉体凡胎所能为,所能抵挡。

    地动山摇乃是仙人的威能手段,遂以为九天之上有诸般神祇

    人去枯骨之后,亦是阴魂归去,下至九幽。

    于是有人臆想出各般神灵,祈福诉苦,望能得到神祇庇佑

    于是仙人之说,流传世间。

    自古以来,凡体肉胎,终归黄土,加之蛮荒土地多有危难,人类在体质上多有天然的劣势,所之有一代代聪明之士,前赴后继,代代钻研,突破肉体,以凡人之躯掌握强横力量,并借助傍身法宝,撼天动地

    不知多少岁月,世上之人,参研修道,也有一些惊才绝艳之辈,得以千年久而不死,世人皆称为仙人,无数人类皆为向往,以至于海内神州,修真炼道之辈多如牛毛!但人间奇异之事多不可数,所以修炼之法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成仙之法还未寻到,彼此间却因为修行方法,起了门派之分,正邪之别,由之而起的争斗杀伐、勾心斗角在所多有

    当羽化登仙是那般遥不可及,水中捞月,修炼中带来的体质转变,拥有了强悍的力量便成了许多人的目标。

    如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避于山野罕迹之地。

    中州大地,山灵水秀,人气鼎盛,物资丰饶

    而灵气聚集之地皆为正派诸家牢牢占据

    天下正道,以“玉虚门”、“灵隐寺”、“蜀山”、“凤栖坞”是为领袖

    ※

    中州最为中心之地,玉虚山虎踞此处,连绵百里,最高有五峰,山峰直插云霄,宛若天柱。平日里只见白云环绕山腰,山中奇珍异兽诸多,千岩万壑,闻名天下。

    玉虚山脚蜿蜒一条大河,数千里,玉虚山往东两百里,乃重镇“云梦城”,扼天下之咽喉。

    当然玉虚山最为有名的即是山里的修真门派——玉虚门

    玉虚一派历史悠久,创派已有七千年,乃是当今正邪之首。

    据说开派祖师,原是一名富贵子,世事无常,被仇家灭族夷家,富贵子流离江湖,不再敢提起自己姓名,家破人亡后,半傻半痴,半乞半讨半生。

    不知道多久,游离至玉虚山,觉为此乃人间仙境,钟灵神秀,亦觉是一处好的身后之地,既不想再离去,决意终老此地,遂风餐露宿,年余后终登主峰“昆仑”,在山顶搭房建屋,寥寥余生

    某日,竟在主峰“昆仑”后山处寻得一处密洞内发现神迹,洞内石壁刻有数十卷法门,上载各般神通妙法,艰深晦涩,但妙用无穷。

    富贵子初学便感身体的变化,潜行修行二十余载,小有所成,但仇家已无影踪,富贵子叹身具仙法,却无仇可报矣!

    游历人间,适逢正邪争斗,几番风云后,竟也闯出了偌大的威名来,一时慕名拜师无数,富贵子遂即开宗立派,名曰:玉虚门。

    因“玉虚古洞”内所载,近于道家真言,富贵子便是一副青素打扮,自号:玉虚子。后世子弟多尊称为:玉虚祖师。

    玉虚子寿二百三十九,数百年间,倒也收纳了不少弟子,但第二代弟子传人之中,却无有资质惊才绝艳之辈,玉虚子一身道法却是无人能继承其衣钵,苦心寻不得,终其一生,遗憾终老。

    临终前,也只有数位弟子将自己一身本事学了个十之三四来,玉虚子害怕自己走了后,玉虚门凋零,便规劝弟子们好好修行,不惹人间是非,嘱咐道:我玉虚古洞石壁上载多般法门,我尤精通风水之术。这玉虚山乃是人间罕见之钟灵神秀之地,我玉虚一门占有此山,日后必定兴盛,尔等切记绝不可放弃,好好修行,勿要惹人间是非,切记!切记!

    当时众多弟子纷纷点头,深信不疑,玉虚子方才盍然而逝,第二代掌教严格按照玉虚子的吩咐,闭山修关,不问人间俗事,玉虚门人倒是有了长足长进。

    直到玉虚子逝世五十余载,中州天下正邪争伐,当此时,邪道大盛,邪道竟有席卷天下之势,正道几愈凋零,正道教派遣人邀请玉虚门同心戮力共抗邪道,当此时,门内争执不定,但第二代掌教乃是宅心仁厚之辈,记住了师尊死后的教诲,也不忍心正道同门被如此屠戮

    即派遣门内绝多数长老,带
>>>点击查看《平明拂剑任我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