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清朝的掌故 > 穿越清朝的掌故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0章 罗汉僧雪中裸浴(外一篇)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清朝的掌故 章节目录 第10章 罗汉僧雪中裸浴(外一篇)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王文简曾在海陵做客,期间遇到了一位名叫罗汉的毗卢国僧人。这位罗汉僧人自称在明朝英宗时期的土木之变后,才来到中国。他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习惯,那就是能在风雪之中裸体沐浴。

    有一天,王文简与罗汉僧人一同用餐。席间,桌上摆放着一些胡桃。罗汉僧人拿起一枚胡桃,用牙齿轻轻一咬,胡桃壳便应声而碎。他就这样,一颗接一颗地咬碎胡桃,一共咬碎了数十枚。

    罗汉僧人原本住在通州的军山,后来因为军山靠近海边,他担心海潮侵蚀,于是迁居到了海陵。高邮牧的祖父曾传下一幅小画像,画中有一位老僧人与一人相向而坐。画像上自记此僧名为罗汉,是毗卢国人。

    有一天,高邮牧听说军山有位毗卢国的僧人,心中不禁怀疑那便是画像中的罗汉。于是,他怀着好奇的心情前往军山拜访。当他见到罗汉僧人时,惊讶地发现这位僧人与画像上的形象毫无差别。原来,这位罗汉僧人已经历了三世,度过了百年的岁月。

    这次相遇让王文简和高邮牧都深感震撼。他们不禁感叹,这位罗汉僧人不仅拥有奇特的习性,更有着不凡的寿命和经历。他的存在,仿佛成为了他们心中一个永恒的谜团,让人无法忘怀。

    外一篇《法天与盘山终始五十年》

    在遥远的平谷之地,有一位法天师,他的名字叫云恒,自号藏山。九岁那年,他便在盘山万松寺剃发为僧,从此踏上了修行之路。

    云恒法师二十余岁时,在西甘涧修行白业(佛教对行善积德的行为的称呼),这一修便是五十年,未曾出山。他的徒弟们都觉得他性格固执,难以改变,但他自己却毫不在意。他外貌看起来有些枯瘦,言语也不善言辞,在山中的日子,大多只是默默修行。

    然而,云恒法师的内心却充满了智慧。他深知修行的真谛,以真诚之心去实践。他视众生如同孩童,自己也如同孩童一般,心中毫无杂念。他热爱诗歌,闲暇之余常常低声吟咏,但每次写完诗稿后,他都会将其销毁,因此世间无人得以传颂他的诗篇。

    云恒法师有一把古琴,是明朝隐士李孔昭的遗物。虽然这把琴的工艺并不精湛,但云恒法师却常常弹奏它,寄托自己的情感。在众人面前,他总是谈笑风生,与大家相处融洽;而当他沉默时,便与众人相对而睡,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然而,每当他离开时,人们总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思念。

    因此,云恒法师虽然性格古怪,但却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人曾问他:“法师,您是如何利益众生的呢?”他微笑着回答:“我不过是帮助他们减去心中的杂念和烦恼,又何谈利益呢?正如《易经》所说,‘弗损益之’,才是真正的益处。”

    在涧东之处,有一块巨大的石屏,云恒法师对它情有独钟,并在此地修建了自己的藏身之所。他的好友们纷纷前来帮忙,其中汉军李铁君处士锴更是为他撰写了一篇铭文:“无身则无患,损尽则身全。藏真于兹塔,享彼大年。物无成毁,草木依然在山。何处安所乐终,乃能完其天。天不凿师之形,师完其性于自然。维此屏之阳,日月其便。”

    这篇铭文道出了云恒法师的修行境界和人生智慧,也展现了他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修行的真谛,成为了一位深受人们敬仰的大师。

    <本篇完>
>>>点击查看《穿越清朝的掌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