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清朝的掌故 > 穿越清朝的掌故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章 大冶为宗门狮象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清朝的掌故 章节目录 第2章 大冶为宗门狮象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四川富顺,有位名叫大冶的禅师,他的一生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传奇色彩。大冶禅师师从垫江龙蟠寺的敏树大师,而敏树大师又是破山禅师的弟子。在历史的洪流中,大冶禅师以其坚韧不拔的信仰和卓越的佛法修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治乙酉年间,天下大乱,烽火连天。大冶禅师为了躲避战乱,一路跋山涉水,辗转来到了遵义。他最初在禹门旁的石头山上安顿下来,那里虽然环境简陋,但远离尘世喧嚣,正是修行的好地方。然而,不久之后,郡南西坪的人们得知了大冶禅师的到来,纷纷恳请他前往西坪弘法。

    在西坪,大冶禅师收到了丈雪禅师的来信。信中写道:“石头山中,收集柴水方便,您若舍此他往,开门破户,恐难安顿。这是我所担忧的啊。”然而,大冶禅师心中自有定数,他毅然决然地前往西坪,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弘法生涯。

    在西坪的日子里,大冶禅师以其深厚的佛法修为和慈祥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他的茅屋虽然简陋,但前来求法的人们络绎不绝。大家都希望他能继续留在西坪,不要离开。于是,大冶禅师便决定在西坪开土创刹,建立一座新的寺院。

    经过辛勤的努力,一座宏伟的寺院终于在西坪拔地而起,这就是后来的虎邱寺。大冶禅师在这里继续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禅意,他的语言如墙壁般坚实,他的沉默如雷霆般震撼人心。他站在那里,就像一座山岳般巍峨不动,他的风采又像风一样飘逸自如。

    大冶禅师的一生,无禅和气,无如来气,无祖师气。“无禅和气”意味着大冶禅师在修行和表达禅意时,不刻意追求禅宗的特定风格或气氛,他的言行举止自然流露,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没有刻意营造禅宗的神秘或超凡氛围。

    “无如来气”是指大冶禅师在传授佛法时,并不刻意模仿或展现如来的威严或神圣,他的教学风格平和近人,没有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庄严气氛。

    “无祖师气”则表明大冶禅师在继承和发扬禅宗传统时,没有过分拘泥于祖师们的教义和风格,他能够灵活地运用佛法,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

    这三句话合起来,形容大冶禅师在修行和传授佛法时,既保持了禅宗的精髓,又能够超越传统的束缚,展现出一种自由、自然、平实的风格,他的佛法修为和教诲充满了独特性和真实性,不带有任何人为的装饰或夸张。这也是对大冶禅师深厚佛法修为和卓越人格的一种赞誉。他的佛法修为源自佛门正统,却又独具一格,与众不同。他的智慧与慈悲,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接近他的人。

    然而,岁月不饶人,大冶禅师终究抵不过时光的流逝。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身体逐渐衰弱,但他依然坚持在虎邱寺中弘法。他的弟子们和信众们都十分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总是以微笑回应他们的关切,告诉他们自己无恙。

    终于有一天,大冶禅师在虎邱寺中安详地圆寂了。他的离世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痛,但同时也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敬仰和感激。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佛法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的精神和教义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大冶禅师的传奇故事在遵义地区广为流传,他的事迹和教义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他的虎邱寺也成为了当地的佛教圣地,吸引着无数信众前来朝拜和祈福。

    如今,每当人们提起大冶禅师的名字时,都会怀着无尽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和教义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人们追求真理和光明的灯塔。

    <本篇完>
>>>点击查看《穿越清朝的掌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