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清朝的掌故 > 穿越清朝的掌故目录 > 章节目录 第97章 贼为舟中老人所欺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清朝的掌故 章节目录 第97章 贼为舟中老人所欺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清朝咸丰年间,在无锡的北门外,流淌着一条宽阔的运河,人们称它为蓉湖。湖面波光粼粼,船只来来往往,桅杆林立,热闹非凡。然而,在这片繁忙的水域上,有一个神出鬼没的窃贼,他擅长潜水,每当有货船停泊,他总能悄无声息地盗走船上的货物。尽管案件堆积如山,但官府却始终无法捉拿归案。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一艘巨大的货船缓缓驶来,帆影飘飘,最终停泊在蓉湖岸边。窃贼隐藏在岸边,窥视着这艘货船。窗户紧闭,他无法看清船上的情况。于是,他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游向对岸。

    当他浮出水面,望向船舱时,只见窗户大开,烛光摇曳。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案前,手持书卷,专心致志地阅读着。此时夜色尚早,窃贼决定先到附近的茶肆稍作休息,等待时机。

    二更时分,他再次来到岸边,隔水窥视船舱。老人依旧保持着之前的姿态,仿佛陷入了书的世界。一阵微风吹过,吹动了老人手中的书页,一页页如同车轮般飞快翻动,但老人似乎并未察觉。

    窃贼心中暗想:这老人必定是行旅之人,带着巨额财富,因此才彻夜未眠。他手中的书卷只不过是个幌子,用来迷惑他人罢了。现在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不能错过!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潜入水中,靠近货船。当距离船只只有一尺之遥时,他猛然钻出水面,探头向窗户内望去。只见木匣横七竖八地摆放在榻下,堆叠成一座座小山,高度约有两尺,宽度则减半。烛光下的老人鼾声如雷,口角流涎,显然已经熟睡。

    窃贼向室内望去,借着微弱的烛光,他看到桌案一侧放着一把短枪。盗贼潜入室内,仔细端详着这把锋利的武器,发现它不及五尺,锐利有光。盗贼取出这把短枪拿在手里,心中胆气顿时壮了很多。再看老人,他依旧睡得很沉。盗贼取出身上的绳索,轻轻地将老人绑在椅背上。

    窃贼见已经得手,便纵身从窗户跃出,却不料动作过大,船只微微晃动,惊醒了船舱中的老人。老人醒来,发现自己被绳子牢牢绑在椅背上,无法站立。他急忙伸手向窗外摸索,指尖勉强触及到窃贼的脚跟。老人心中一急,猛地一拉,竟然将窃贼的鞋子脱了下来。窃贼感受到脚下的异样,心知不妙,迅速潜入水中,潜伏在船底。

    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反应却十分敏捷,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在盗贼行业度过一生的老盗贼。他因为这个后辈居然在太岁爷头上动土而愤怒异常,他决定要教训一下这个狂妄的年轻人。他明白这贼人必是有备而来,于是他迅速挣脱绳索并从桌下摸出早已准备好的弓箭,瞄准船底,箭矢如同雨点般射去。夜已深,湖面上的动静渐渐平息。窃贼在水下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潜行,生怕被箭矢射中。直到确认安全后,他才敢浮出水面,向岸边游去。

    老人见箭矢射空,心中一沉,知道贼人已经逃脱。他迅速穿上鞋子,跳进湖中,开始追赶窃贼。果然,窃贼背着沉重的木匣,行动迟缓,几次险些被老人追上。

    当窃贼游到三里桥附近时,突然有一艘船只从桥洞中穿出。船上的摇橹声打破了水面的宁静,波动的水面为窃贼提供了逃脱的机会。他趁机窜入桥下,将木匣藏在一旁,然后迅速游向对岸,消失在夜色中。

    老人赶到桥下时,已经不见窃贼的身影。他四处搜寻,却一无所获。无奈之下,老人只能返回船上。虽然此次追捕未能抓住窃贼,但他心中却松了一口气。至少木匣还在,也算是有了一些收获。

    第二天夜深人静时,老人再次来到桥下,找到了藏匿的木匣。他满怀期待地打开匣盖,却惊讶地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砖石!老人顿时感到一阵懊丧,他知道这次是真的被贼人耍了。

    经过这次事件,老人彻底放弃了继续行窃的念头。他深知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腿脚也不灵便,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身手敏捷。于是,他选择了隐姓埋名,在乡村中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他成为了一名更夫,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乡村的安宁。

    <本篇完>
>>>点击查看《穿越清朝的掌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