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官场:平步青云 > 官场:平步青云目录 > 章节目录 第9章 鸡蛋里挑骨头(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官场:平步青云 章节目录 第9章 鸡蛋里挑骨头(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啪……】

    【啪啪……】

    【啪啪啪……】

    在徐昌江的领头下,其余众人也都纷纷伸出双手,掌声在空旷的考场内此起彼伏。

    也不完全是看在领导的脸色,大家的心中都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着实有些刮目相看了,

    除了刘正阳。

    他的面部有些难以觉察的扭曲,重重地放下茶杯,杯底和木桌之间碰撞发出一声闷响,但这声音迅速就被考官们的讨论声给掩盖。

    他们心中止不住地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现在站在场中央参加面试的人是自己,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这个问题回答到不说让徐部长拍手叫好,至少是让他能满意?

    答案是不可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

    这些考官们都是经过严格培训,有的也参加过多场面试,同时也都在各个单位摸爬滚打多年,什么样的人才没见过,可今天楚辛的发挥却犹如一道惊雷,让人眼前一亮,耳旁一响,叹为观止!

    此刻刘正阳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直以来自己和女儿认为的内敛老实、不善言辞的楚辛,竟然如此才思敏捷、舌灿莲花,竟然连这个问题都能如此从容地化解。

    这城府恐怖如斯!

    而且自己刚才出的这道题,包含了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如果平日里不是刻意积累,不可能在如此场合这么轻描淡写地就背诵出“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

    不仅如此,楚辛刚才的表述状态也不像是在背诵,语速和断句都堪称完美,再加上他那从容不迫的神态,仿佛当年陪同江赴粤考察,亲身参与了这则思想的提炼似的。

    客观部分,楚辛的那句“学深悟透、弄懂做通、贯彻落实”更是技惊四座,在体制内善用排比的人基本上都大有可为,每个单位都需要会写材料的人。

    为了听完楚辛对于这道题的回答,考官们甚至刻意忽略掉了答题的时间限制,而前者也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既有理论高度又不脱离实际,可以说水平极高。

    就连徐昌江也不禁暗叹,省委组织部目前能做出这种水平回答的,也是屈指可数。

    面试前,大家基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去年考公失败,且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竟然能写出如此金句,属实是注定该吃这碗饭的人!

    另一边,楚辛在回答完毕后,看着有如此强烈反应的考官席,心中其实也有些诧异。

    自己当年就是靠着这根笔杆子,从妇联这么一个清水衙门,一路写进了政府办,但由于在人情世故这一块没有开窍,也就止步于此。

    这种话其实在后世已经是材料中的常用连招了,但是放在现在似乎还比较新颖,评委们都还没听过。

    正所谓第一个用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人才,考官们有这种反应也可以理解。

    之前还听刘正阳说这人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现在看来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清晰,这种人才还报告什么妇联啊?直接考省委组织部都不为过!

    先前准备的那些问题,现在看了也没什么问的必要了,跟刘正阳这种问法相比,简直是小儿科。

    就在众人这么想时,却再次听到刘正阳开口:

    “回答得不错,但是你的发言虽然有理有据,但我注意到似乎有些太过注意辞藻的修饰,字句确实华丽但是否有文过饰非之嫌?你今后会在工作中如此重视形式么?作为年轻人是否更应该将有限的精力放在内容本身呢?”

    刘正阳在说这话时,边说也边侧目观察着徐昌江,如果看情况不对,他就会立刻调转话锋,但看其神态上也似乎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便愈发大胆,言辞逐渐犀利。

    此话一出,听得众考官面面相觑。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刘正阳没有死心,刻意继续刁难这个年轻人。

    徐昌江当然早就看出了这一点,但他并没有点破,而是饶有兴致地盯着眼前这个气势的年轻人。

    其实在自己的心中,楚辛已经超额满足了预期,是一定要保下来的人才,但此刻他却想继续观察观察,面对如此鸡蛋里挑骨头的刁难,他会如何应对?

    “对于刚才您的提问,我之所以会对词句如此修饰,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考官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全面且有深度,不是我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但我又怕话语冗长会让考官们听得疲惫,所以就精炼概括了一番。“

    “其次,做任何事情我都是抱着全力以赴的态度,就连说话也是如此,尽可能地用最精准简练的语言的表述,我认为这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以为,无论是形式与内容两者需要达到一个平衡,而这种平衡是需要我一直要去不懈追求的,亦或者说形式与内容本身就是一体两面,我国古代的礼教制度似乎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讲究秩序也并不意味着迂腐刻板,同时也是许多文化的外在表现。持两用中,保持中庸之道,才是长远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
>>>点击查看《官场:平步青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