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9章 帝王心计(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章节目录 第19章 帝王心计(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宋濂因为首先承受不住压力,特意写信给马皇后,想见马皇后当面诉苦,实则是想让马皇后劝劝老朱,让老朱不要大开杀戒。

    马皇后的政治远见不比老朱差,要不是女儿身,搞不好就没有老朱当皇帝的事情,她当然明白宋濂担心什么,怕老朱拿他开刀,当即给他回了一份信:

    "宋太师不必惊慌,只要你所做之事,上对得起皇恩浩荡,下对得起黎民百姓,皇帝不会乱杀功臣"

    宋濂在府邸收到马皇后的信件,才稍稍安心,要是马皇后不回他信,估计他就得准备棺材了。

    以前的李府,现在的韩国公府,书房中的李善长拿着密信看完,就随手扔进火炉里,嘴里喃喃道:

    "看来陛下是嫌我挡路了,淮西世家你们要去和皇权争,我可不傻..."

    前几天的早朝,李善长在心里复盘了一番,猛然发现老朱这是一箭好几雕,首先借科举取士不公问题,把矛头指向淮西武将怀疑他们欺君罔上,这些武将会怎么想,明明是文臣的问题,却要他们受老朱猜疑,必然导致淮西武将和文臣离心离德,从此两方貌合神离,大大加强了老朱的话语权。

    其次就是杀鸡儆猴,把矛头抛给宋濂这些谏臣,老朱可能早就看不惯这些酸儒,正好借这次机会震慑他们,让他们往后不要在老朱面前指手画脚,同时还让朝中文武大臣欠太子朱标一些人情,让他们向太子靠近,增加太子的政治力量。

    最后还敲打了他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些大臣,也是警告背后的世家势力,不要妄图染指朝政,他们那些送到朝中为官的士子,老朱随手能换一批。

    屋内烧着火炉,可李善长只觉得冷汗直冒,这一刻他体会到了老朱的帝王心计,他本以为老朱是草莽出身,就算再聪明,在朝中没有三年五载摸不透朝堂这摊子事,最后还不是要指望他们这些大臣,可是错了,大错特错。

    李善长现在得想想退路,他要尽快把自己在朝中边缘化,是时候培养一个接班人了,他一直身处雷池中,一旦老朱有了心思,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他可不想当老朱和世家博弈的牺牲品,而且这些世家大概率会死得很惨。

    有人担心,有人害怕,却有人没有放在心上,此时的刘伯温府邸,刘伯温正在假湖旁悠闲钓鱼,对于朝堂政事他就好像没有发生过。

    刘伯温算是这明初最早看清朝堂形势的人,他早就在老朱开国之前,就刻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甚至前些时日,朝堂封侯拜相都没有他的名字,但是他根本不在意,别看这些人现在有功,老朱大加赞赏,等以后再看,死得最快的一批人就是他们。

    前些时日的早朝,明显就是老朱用来吓唬敲打他们,科举取士在怎么查还是那个结果,刘伯温心知肚明,可他不敢表现出来,让老朱知道他在揣测帝心,而且还猜得这么准,自己的下扬可想而知。

    刘伯温打定主意向老朱请求恩典,让他去河南中原地区当个封疆大吏,远离朝堂,虽然自己和浙江世家有点关系,还不至于被他们左右。

    自己辞官回家是不可能,老朱那猜疑的性格不会放心让他离开。

    郑国公府,这段时间,蓝玉被他姐夫常遇春练了一番后,脾气有所收敛。

    这时的蓝玉正在被亲兵擦药,身上不是这青一块,就是那肿了个包,但蓝玉完全没当回事,他知道他姐夫下手留了情,没有伤筋动骨:

    "姐夫,朝中那些文臣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咱们都替陛下把中原地区打下来了,让他们去治理都治理不明白,还让陛下怀疑咱们"

    常遇春揉了揉手掌,这蓝玉是比以前要硬了不少:

    "哼,这些酸文人能有什么用,你等着看吧,只要有机会,就会有人出来弹劾他们"

    常遇春对文人的看法倒是和蓝玉一致:

    "姐夫,你要弹劾谁,我马上带人把他府邸围了"

    常遇春一脸黑线,对蓝玉这种不服就干的愣劲无语了:

    "好小子,我看你是没有练到位,来,咱两再练练"

    ......

    太子东宫这几天可比以往热闹,来的人是络绎不绝,手里都拿着各种奇珍异宝,有来道谢的,有来表忠心的,有来让自己劝劝老朱的,朱标把他们一一接待好,道谢的和表忠心的朱标都欣然接受,让自己劝老朱的,就让他们回去好好想想有没有干什么徇私枉法的事情。

    对于老朱想要敲打百官,朱标没有理由阻止,也阻止不了,不管是为了加强皇权,还是为了给自己政治加码,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做,只要不乱杀功臣,朱标觉得问题不大。

    忙活了几天,朱标的东宫总算清静下来,又开始了太子索然无味的生活。

    又是一天早朝,今天朝堂气氛总算云开见日。

    刑部和都察院会审结果出来了,完全在刘伯温的预想之中,科举举士公平公正,没有什么腌臜事,北方士子没有上榜,是因为北方初定,离应天府远,连年征战把官道打烂,北方士子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应天府应试,错过
>>>点击查看《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