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3章 如此百姓(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章节目录 第13章 如此百姓(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张老头蹲在田亩上发愁,家里人丁兴旺本是好事,可粮食不够啊,以前一家四口,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能混口饭吃,一年到头没存下什么粮食,现在老大老二都取了老婆,还生了小的,吃饭的嘴多了,田产却还是那么多,一家人很快要无米下锅了。

    "哎,实在不行,拉下脸皮和老宋头先借点吧"

    张老头性格好强,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那种什么都要比别人强才有面子的人,乡里乡亲一年到头都没见他向谁低过头,倒是别人有困难了,他还经常伸手帮忙,如今要不是为了俩小的,打死他都不会求人。

    张老头下定决心,朝茅屋方向走去,到了宋老头门口又开始犹豫不决。

    宋老头是个老光棍,当年为了躲避战乱,从其他村跑到上水村,当时他饿的不行,张老头看他可怜就把家里仅有的余粮给了他,宋老头才在村里安稳脚跟,不过他俩脾气不对付,宋老头性格爱钻牛角尖,在村里好几次和张老头顶上,他俩谁也不服谁。

    今天宋老头正在家里美滋滋的喝着小酒,虽说一个人比较冷清,但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有余粮酿点小酒解解馋。

    迷迷糊糊看到有人在他家门口转悠,以为是小偷,当下拿出锄头走了过去:

    "小贼,你宋爷爷这里也敢来"

    锄头还没有拿稳,宋老头就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

    "老张头?你怎么来了在门口蹲着,吃了没?"

    看清楚人之后,宋老头赶忙把老张头请了进去。

    "那个,吃了吃了,就是现在没事干,瞎转转"

    "没事干,正好,咱俩喝点"

    宋老头把老张头拉进门,拿出点花生和自己粮的酒,给老张头倒了一杯:

    "老张头,别客气,有什么事情就说出来,乡里乡亲帮得上的我没二话"

    宋老头太熟悉老张了,他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肯定有事情求自己,他们顶了半辈子,老张头终于和自己低了一回头,宋老头心里舒爽无比。

    "我,是这样,我想借点粮食,你也知道我们家现在人多了,粮食不够吃........."

    张老头支支吾吾的说了自己想借粮食,说到一半就被宋老头打断。

    "老张头,先喝酒,咱俩什么关系,当初要不是你,我早就黄土一堆,我哪里还有俩石粮食,你等下都拿走"

    其实老宋头早就知道张老头的难处,这俩石粮食就是为他准备的,本来想给他送过去的,怕他不要。

    俩石粮食够一家三口吃半年了, 张老头双眼微红:

    "要不了那么多,一石就够了,我们还有点....."

    宋老头挥挥手,又打断了他的话:

    "这个时候你还跟我逞强,现在离春耕还有段时间,这俩石粮食也只能解决你的燃眉之急吧"

    "老宋头,你放心,我会还你",老张头低着头,闷声闷气的说道。

    "喝酒",宋老头端着小酒杯说道。

    这时候说不要老张头还,他肯定不要了,这犟牛死要面子活受罪。

    半晌,老张头心情复杂的离开了宋老头家。

    上水村门口,毛嚷听完属下的汇报:

    "确定太子殿下是往这个村来?"

    旁边穿着黑色制服的人回道:

    "毛大人请放心,殿下估计已经到附近,村内情况已经查清楚,没有什么可疑之人",毛嚷点了点头。

    片刻后,朱标四人就缓步而来,这乡间小路远没有官道好走,毛嚷看见朱标一行人,快步走了过去。

    "拱卫司指挥使毛嚷见过太子殿下,陛下让卑职先行一步,把这村内的情况调查了一番,殿下请过目",毛嚷从身上拿出一份信件。

    后世的锦衣卫还没有成立,现在是拱卫司,负责保护皇家相当于贴身侍卫,不过老朱更喜欢让他们探查情报。

    朱标拿过一目十行看完,这上面写的是村里人口,田亩,以及现有耕种情况:

    "毛指挥使辛苦了,没有扰民吧?"

    "殿下放心,拱卫司办事不想让人知道很简单",现在的拱卫司就有如此能力,可见老朱以前就花了时间在培养。

    一行五人进了村,村内的情况和县城没法比,更别提应天府,迎面而来一个扛着粮袋的老者,为了躲避朱标一行五人一个踉跄往旁边靠。

    "夫君,你帮帮他吧,你看他一个人扛这么重的东西"

    常英子看到老人家站立不稳,担心的说道,朱标皱了皱眉头,曹淡赶忙上前帮老人家稳住身形。

    "谢谢,不用我自己来",老张头连忙道。

    "大爷,你家在哪,我们帮你送过去,没事,请我们喝口水就行",朱标一脸笑意说道。

    老张头想了想,自己确实扛不动,一石粮食可是重达一百多斤,毛嚷很有眼力见扛着粮食就准备走。

    "那行,你们跟着我走吧",老张头说罢就在前面带路。

    
>>>点击查看《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