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民国 > 穿越之大民国目录 > 第一卷 河套立基 一百四十节 最后的布局(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之大民国 第一卷 河套立基 一百四十节 最后的布局(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日本人对大庆油田的野心已经到了无可遏制的地步了。

    不仅仅是日本军方内部把战略资源石油的产地大庆油田视作禁脔,甚至日本的报纸都这么认为,虽然他们没有占有一分股份,但是石油产量的大多数是日本人购买的,而且里面有很多日本的技术人员,这是日本人以技术交流软磨硬泡强塞进去的。现在大庆油田的年产量在日本人不惜巨资低息贷款下,已经达到了千万吨。就在日本人于新**立经营的克拉玛依油田据推测储量超过千万吨时,日本报纸就开始大肆宣扬日本其实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并有望超过第一名的美国。[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在大力气开发新疆石油的同时,日本人几次想要从赵书礼手里收购大庆油田的股份,但是赵书礼都没有同意,而张学良手里的那一半股份更是不可能给他了,因为日本人杀了他老爸。

    日本人后来又试图在油田区驻军,但被张学良以油田作为私人产业,不允许军队驻扎为由拒绝了,但是日本人想方设法,最终以变相的方式在这里实现了驻军。大庆这个地方,由于石油的开采油田区慢慢的形成了一热闹的小镇,而这个小镇刚好就位于中东铁路附近,后来这段铁路被日本人从苏联手里买了过来,并入了南满铁路成立了新的满洲铁路。石油开采后,他们借故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车站,并在车站旁修建了军营,名曰保护铁路线,实则是图谋油田和防止别人破坏油田,虽然油田不是日本人的,但他们早都把这里看成了自己的产业。对此张学良是有苦难言,在铁路附近驻军,是清政府给列强的权力,他没有勇气撕毁这些。

    不过日本人在大庆车站虽然有驻军,但是数量不是很多,这里位于东北的腹地的黑龙江省,张学良父子历来都很反对日本人在这里驻扎重兵。只是奈何清王朝时期的条约限制,他们也不能反对,但是却采取各种抵制,在张作霖死前,日本人和东北军双方也没有撕破脸皮,因此这里的驻军一直就不是很多。

    但是九一八降至,谁也不能肯定能不能避免,因此赵书礼需要提前防范,日本人到时候武力占据了油田。日本人在这里有驻军虽然不多,但是也是个威胁,针对此赵书礼跟张学良联系,商量让塞北军在油田驻扎一些军队。

    张学良拒绝了,他不希望日本人在黑龙江驻扎,但是也不希望别的势力在这里存在。这些赵书礼能想到,这不过是个引子,接着他表示希望组建油田区的保安队,人数千人,跟日本人在大庆车站的驻军数量相当。他希望他的结拜大哥能给这个面子,但张学良最后给的回复虽然答应了,但是保安团由东北整府来组建。赵书礼又表示给保安团支援一批军官还有一些军火,用来增强他们的实力,张学良没有拒绝。

    派遣军官到油田后,赵书礼指示油田经理权公望,让他配合以勘探地形的理由,给这些军官提供方便,绘制详细的地形图,方便以后作战需要。

    做完这些年关已经将近了,德国人终于要走了。

    对于德国撤离军事顾问一事,赵书礼曾经争取过,他对兴登堡表示,只要德国愿意顶住英法的压力,塞北这边没有问题。哪怕直接在军队中的军官必须走,那么最少也要留下工厂中的技术人员,可惜这时候的兴登堡已经老弱不堪了,在没有了当初的强硬性情,他妥协了。

    德国人终于还是走了,赵书礼带领塞北军政大员,亲自到火车站送行,合作一场不管将来如何,也不能否认他们对塞北做的贡献。

    回到官邸,赵书礼心情惆怅啊。

    “司令,这是德国人临走时候给您的!”

    厚厚的一份文件,赵书礼打开一看,原来是那些德国顾问们,集体做的一个计划书。

    他们在里面列举出了塞北军要继续推进的一些变革,军事方面还好,无非就是兵役制,预备役建设的问题,和详细的实施步骤,这些即使德国人走了,还能继续独立完善,毕竟这么些年塞北也培养出了不少相关的人才。技术方面就有点料了,那些技术人员,给赵书礼建议,将三十多种火炮进行量产,这些都是经过他们严格测试,认为是非常优良的火炮。

    德国人在塞北建立了完善的武器测试场所,对火炮、机步枪、迫击炮以及其他一些先进武器进行测试。先后测试了上百款火炮,全世界十几款步枪,还有机枪冲锋枪,手榴弹地雷等武器。按说德国人派到塞北兵工厂的技术人员最多时候也不到三百人,他们是没有力量在几年时间里设计制造出这么多武器的,可是谁让赵书礼对军事合作非常大方呢。跟德国的协议中,德国人提供的五亿马克贷款,赵书礼没有挪用,全都让这些技术人员任意挥霍。所以造成了一个结果,不仅塞北这些技术人员设计的武器在这里测试,就连德国人在苏联,在瑞士瑞典西班牙等地的秘密工厂设计制造的武器,也把数据传过来,让塞北来测试。第一是不要钱,第二是在欧洲这些秘密工厂设计的武器实在是不方便测试,而拉到苏联测试跟拉到塞北没多大区别,而苏联那里的合作,德国人也是要出钱的,不像塞北完全由塞北整府独立承担。

    五亿帝国马克,足够装
>>>点击查看《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