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帝国日记 > 帝国日记目录 > 章节目录 第89章 以史为鉴(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帝国日记 章节目录 第89章 以史为鉴(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些,从他们以前的历史就能看出来,通过挑起所在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之间的纷争,来维持自己所在国的超然发展地位,等这个所在国被他们掏空了,就联合其他人快速彻底的瓦解这个国家。为什么要快速彻底的瓦解呢,因为害怕被清算啊。”

    “先从第一个被摧毁的英吉国说起,十九世纪末,大英日不落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和从属国,那是如日中天,要钱有钱,要炮有炮。但是他们在大英的利益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为殖民地管理,本身就是靠武力来掠夺资源,靠武力维持商品的倾销,金融资本和商业贸易作用不大。他们只能在欧洲这些国家里做些小生意,利润有限,他们的作用越来越小,于是就开始不安分了。”

    “当时的世界格局表面上是欧洲列强在争强,背后实际是英美在争大。他们认为美利国一定会超越英吉国,于是就下了两注,一注给了美利国,一注给了沙俄,结果两注都押赢了。当时忧太人在西欧的分布,主要在英德两国,为了加速英吉国的衰败,他们就撺掇德联国去抢英吉国的殖民地,于是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德联国被打残,英吉国虽然赢了但是损失惨重,美利国则趁机做大。沙俄也在一战后被新政府推翻了,新政府高层领导人里面有80%是忧太人,原本他们以为可以待在大俄了,毕竟大俄离欧洲更近,美利国则是他们的后备选择。结果二代老大不按常理出牌,直接说所有忧太人都是美利国间谍,结果就是忧太人和财富只能去了美利国,因为英德他们也呆不了,美利国就这样一下子突然成了世界资产的避险中心。

    “然后就是二战了,由于经济危机和一战划分的不合理,德联国国内开始产生仇忧情绪,同时为了阻止欣欣向荣的大俄发展,他们企图将德联国的仇恨引向东方。于是大量的资金就来到了德联国,哪知德联国被武装起来后,竟然与大俄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反手横扫了欧洲大陆,并且对忧太人实行了镇压政策。”

    “看吧,这就是忧太人不论在大俄还是德联国,都是被清算过的。后来德联国占领欧洲大陆后转而进攻大俄,无奈之下美英与大俄联手突突了德联国,并把德联国一分为二,分而治之。当然,他们也始终没有忘了大俄,终于在几十年后,通过和平演变肢解了大俄,再次大仇得报。大俄倒下,美利国吃饱,可惜好日子只过了几十年,美利国就又被他们快掏空了。”

    “现在是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如果再不能找到新的落脚点,惊人的财富不但会大幅缩水,甚至可能再次被清算。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唯一的好的办法就是拖时间,那么如何能够赢得时间呢,那就是将局部矛盾扩大化,最好能引发大战,大家干一下,都打的筋疲力尽了,他们就有机可乘了。”

    “想想,如果有人想要夺舍你的身体,是不是把你整残了,这样他才好乘虚而入……这不是危言耸听,想想前苏联是怎么被忽悠的接受所谓的休克疗法的,这才是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永远都不能放松的真正原因。随便谁都不愿意让别人夺走并占据自己的身体吧,哪怕对方各种条件再优秀,大家还会想按自己的想法活着吧。”

    刘澈喝了一口水,感觉说的有点累了,还是最后总结道:“所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我们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所谓明刀易躲,暗箭难防,斗争越到最后时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越难以分辨。有句话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们才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要知道谁是打手,谁才是主子,历史上他们都是什么角色,他们的相互关系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判断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老祖宗们几千年来的斗争智慧,真的什么没有经历过。”

    丁元英接着刘澈的话,非常痛心的说道:“可恨的是,这些年,仅仅是高胜一家机构通过操纵工商行、中航油、中石油、中石化、西部矿等企业,从这些企业身上榨取了大量资金,有些企业甚至因为高胜的操作而破产,老板也因此进了监狱。除了撂倒中航油之外,在中远洋、深南电、南方航、东方航、国航等海外期货交易所发生的损失中,均离不开高胜这只黑手。中远洋损失了280亿元,东方航损失了440亿元,国航损失了490亿元,从西部矿获利120亿元,抛售口子酒获得了350亿元的利润,将工商行的全部股份出售,累计获利500亿元。高胜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华国企业对金融的理解不足,是他们在华国市扬上横行无忌的根本原因,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是谁把这只饿狼引进中国的,又是谁助纣为虐,帮助高胜犯下这累累罪恶的。”

    “高胜的第一步计划是如何能进入华国,只有全面进入华国才能实施其操纵,控制、甚至绞杀华国的计划。当时联相收购IBM的计划为高胜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当然究竟是联相的收购计划为高胜提供了机会,还是高胜为了实施计划而为联相设计了收购计划,我们不得而知。但事实的确是联相要想完成其收购的条件,是在华国找一家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为其实现进入华国的计划。”

    “很快联相就完成了任务,在京成立了高胜高
>>>点击查看《帝国日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