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88章 昂昂而来,凛凛而去(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章节目录 第188章 昂昂而来,凛凛而去(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陆秀夫虽然是文官,但人家是左丞相,百官之首,如此重要的朝廷大事把陆秀夫排除在外显然是不合适的。

    虽然历史上赵昺之死是陆秀夫背着跳海,但陆秀夫也是不忍心看着靖康之事和德佑皇帝悲剧重演。赵昺也不能过多的责备陆秀夫。

    “嗯,不错,陆相公说的是。那么众卿家以为现如今的情况,我大宋是攻占翔龙府为上,还是说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佳?”赵昺对着众人问道。

    “回官家,臣以为当攻克翔龙府为上。一则可以重创敌军。二则可以收复失地,给我大宋百姓以信心,让百姓明白我大宋并没有抛弃他们。”果然,作为一名坚定的主战派,文天祥掷地有声地说道。

    “官家,臣也是这个意思,倘若时间一久,则民心尽失,就如同当年被金国侵占的地方,其百姓早已不知我大宋的存在。”张世杰也赞同彻底收复广南东路的建议。

    “其他人什么意见?还是老规矩,畅所欲言,言者无罪。”赵昺也适时的给大家伙鼓励道。

    “官家,我朝仅琼州一地,人口不多,以至于兵力微薄,臣也赞同收复广南东路全境,以便扩大兵力。”江钲也说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其着眼点是从招兵买马,扩大军队数量上。

    “回官家,臣亦赞同全面收复广南东路。广东矿产丰富,金、银、铜、铁、铅都是我朝急需之物。”作为商人出身的马南宝更看重各种物资所需。

    “哈哈,好你个马南宝,果然是无利不起早啊。”赵昺等人也被这“财迷”逗乐了。

    广东矿产丰富,大宝山铁矿和大顶铁矿储量超过了一亿吨。

    两座端州(今肇庆)境内的金矿,河台金矿、新洲金矿。

    廉江市除了金银矿还盛产花岗岩,被称为“花岗岩王国”。

    而宋军大量需求的铅矿则在广南东路的韶州仁阳(今广东韶关市仁化县。)储量极其丰富!

    只要收复了这里,宋军所需要的铅弹再无忧虑。

    另外陶瓷粘土、石膏、玻璃砂储量也非常丰富,这些原料加工成瓷器、玻璃等制品,又可以为大宋获得丰厚的收益。

    “你们都同意收复广东全境么?”赵昺问道。

    “臣等复议!”众人异口同声大声地说道。

    “那就这么定了,此战我朝的最终目的便是收复整个广南东路。”最终,赵昺把这次的战略目标敲定下来。

    说到韶州,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千年小村庄,今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恩村。

    这是一个在今天有300多户蒙姓的小山村,这是一个神奇的小村庄,这是一个岭南望族,这还是一个曾经钟鸣鼎食的宋、明世家。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山村数百年来出了二十多位进士,被誉为“江南第一世家”。

    “文相公,君恩先生目前可还在韶州?”赵昺问道。

    蒙英昴 (mao,三声。1229-1294),字宗文,号君恩,韶关市仁化县城口恩村人。

    与文天祥同榜进士,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早年因不愿意巴结贾似道之流,屡遭贬谪。

    后来因为能力突出,被委以重任。

    再后来朝政糜烂,无力回天,此人便称病回到家乡,依山傍水建立了这座古村庄,保全一方百姓免遭涂炭。

    “回官家,宗文的确是在韶州。”文天祥回答道。

    “听闻蒙宗文和你是同榜进士出身?此次出兵翔龙府,到时候还请文丞相引荐一番。”

    “官家,确实如此,臣和蒙英昴同为宝祐四年进士。不过此人早年谎称有病辞官回家,不知陛下启用此人是否合适?”

    这是在提蒙英昴的黑历史了。

    “无妨,这点事情朕还是能容得下的。”

    虽然这种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理解为逃避,但赵昺心中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赵昺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大宋一起陪葬。倘若如此,夏商周王朝更替,亡一个朝代,死一批人,早就没人了。

    历史上的南宋末年朝政腐败不堪,奸臣当道,又有多少人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个时候的南宋已经非人力可以挽救的了,人各有志,归隐山林也是一种人生选择,本无可厚非的事情。

    总比那些为了荣华富贵直接投降敌人要高尚的多得多。更何况人家只不过回到家乡,也没有助纣为虐伤害百姓,就这一条就值得赵昺去邀请。

    《孟子》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人生短短数十年,不得志的时候,做到洁身自好;得志显达的时候,努力把善发扬光大。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王朝没落,有人选择投向敌人换取荣华富贵,有人恪守职责以身殉国,也有人“逃避”现实归隐山林。

    像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陈吊眼这样的更显得难能可贵
>>>点击查看《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