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隋末枭雄 > 隋末枭雄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5章 传檄天下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隋末枭雄 章节目录 第35章 传檄天下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今大仇得报,沈言接下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攻取东都洛阳上了。

    然而此时洛阳城中尚有将近二十万隋军精锐,拒坚城而守,凭沈言麾下这几万精锐和二十余万新募之兵短时间内无论如何也是啃不下这洛阳块硬骨头的。

    更何况此时洛阳周边的金庸城、回洛仓、等一大批重要的城池据点还在洛阳的隋军手中。

    因此洛阳城眼下只可徐徐图之,沈言谋划的总体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逐步蚕食洛阳周边土地,在战略上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令其无税可收,数十万军民的粮草只得依靠回洛仓。

    第二步:攻取洛阳周边回洛仓、金庸城等重要据点,令洛阳处于的隋军困守孤城。

    第三步:大军包围洛阳城,待隋军粮草耗尽之时劝降或者发起总攻。

    当然,做为一个穿越者沈言当然知道这一切在王世充率军援洛之前做完才有意义,否则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在这三步战略开始实施之前,眼下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毕竟任何时候都是要讲‘师出有名’的。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沈言到觉得比粮草更先行的当是舆论,舆论战打好了,就能在最大限度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

    沈言心说:“要让天下人知道我李密不是造反的乱臣贼子,我大魏军是除暴安良的正义之师。”

    这个年代,打舆论战最有力的武器当属‘檄文’,一篇好的檄文堪比百万雄兵。

    写檄文这种事,沈言是不行,毕竟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

    “传元帅府记室祖君彦来见我。”沈言对左右言道。

    约一炷香后祖君彦,祖君彦被带到了元帅府,沈言对他言道:“祖记室,出生书香门第,才名早已闻名于天下,如今我想攻取东都洛阳,劳烦你执笔写一篇檄文如何?”

    祖君彦见沈言如此礼贤下士,有些激动的说道:“我蹉跎半生,未逢明主,初在隋朝为官,仅任宿城县令这等微末不入流之职,今逢魏公赏识,定当尽心竭力,檄文我这就回去写,明日便呈与魏公。”

    祖君彦当真是才思敏捷,第二日一大早便将洋洋洒洒三千多字的檄文呈了上来。

    这便是日后流传千古,气壮山河的《为李密檄洛州文》。

    只见纸上用隽秀的小楷写着:

    “自元气肇改,厥初生人,树之帝王,以为司牧,是以羲农轩顼之后,尧舜禹汤之君,靡不祗畏上玄,爱育黔庶。乾乾终日,翼翼小心。驭朽索以同危,履薄冰而为惧。故一物失所,若纳隍而愧之;一夫有罪,遂下车而泣之。谦德轸于责躬,忧劳切于罪已。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蟠木距于流沙,瀚海穷于丹穴,莫不鼓腹击壤,凿井耕田,致之升平,驱之仁寿。所以爱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国多年,祚延长久。韦有暴虐临人,克终天位者也。

    ……

    若隋代官人,同夫桀犬,尚荷王莽之恩,仍怀蒯聩之禄。审配死于袁氏,不如张郃归曹;范增困于项王,未若陈平从汉。魏公推以赤心,当加好爵。择木而处,幸不自疑。脱其猛虎犹豫,舟中敌国,夙沙之民,其缚其主,彭宠之仆,自杀其君,高官上赏,即以相授。如暗于成事,守迷不迈,昆冈纵火,玉石俱焚,义等噬脐,悔将何及,黄河带地,明余旦旦之言; 皎日丽天,知我勤勤之志。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沈言读完全文,当真也被祖君彦的才情所折服。

    祖君彦以其纵横捭阖、宏伟奔放的气势,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隋朝最高统治者杨广横征暴敛、连年征战的虐政和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罪行。

    沈言当即命人传檄天下,此文一出,天下为之震动,当真是堪比雄兵百万。

    不少名士、文人,都在《为李密檄洛州文》感召下投效大魏,很多世家大族也开始认可大魏,这扬舆论战可以说是大胜,接下来就要在战扬上见真章了。

    战略的第一步进展的十分顺利,洛阳方面的隋军在经历过一两扬败仗之后便再也不敢出城与魏军野战。

    魏军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便基本控制了洛阳周边的地盘,战略上对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

    接下来该实行战略的第二步,攻取回洛仓了。

    兴洛仓丢了后,回洛仓关系着洛阳几十万官民和二十万隋军的生死存亡,隋军必然死战,定然是有一扬硬仗要打。
>>>点击查看《隋末枭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