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他们在歌唱 > 他们在歌唱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7章 无处不在的印度人(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他们在歌唱 章节目录 第27章 无处不在的印度人(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唐朝人的门第观念,表面上看起来是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风气遗存,实际本质上是社会上的身份认同,通过身份认同创建鄙视链从而彰显自己的优越感,也是人性心理密码。

    有人类就有社会,有社会就有分群,有分群就是高低,处于社会高层的人就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一方面群内互相承认,通过自我证明实现感觉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鄙视其他群体,强化自己的与众不同。

    鄙视链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是个普遍现象,也是人类定义自我的最常见方法,而且这种认同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心理。就如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一等人是僧侣贵族婆罗门,代行神权,所有人都跪挺。二等人政治贵族刹帝利,香火神道,是婆罗门的仆人,也是其它群体的崇拜对象。三等人普通阶层吠舍,向上鞠躬行礼,认真上税服务好刹帝利和婆罗门,向下还要昂头恶踩首陀罗。四等人是杂种姓首陀罗,虽然活的很贱,但依然其乐融融,“我不怨天、不怨地、也不怨你,没有什么输不起”,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仍然安分守已。

    但是,在非洲这片土地上,印度人是个特殊的存在。由于英国人在非洲的殖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级人力,而印度人非常“好用”,这就使得印度人在非洲跟英国人走的很近。他们自然而然把自己当成了英国人的管家。

    而相比来说,中国人对非洲大陆的渗透和了解,那就差很多。中国人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到非洲的,而且前期去的都是国企大公司,要么承包工程,要么政府援建,而跟去的中国人,大都是技术工,劳工,厨师,医生等相配套的。真正高素质的中国人前往创业的很少,而且这些人并不愿意在非洲扎根下来。

    中国人去非洲做生意老三样:开餐馆,开超市,种菜/卖农产品。

    而印度人在非洲却垄断了各种高利润的行业。建筑业,地产业,医药业,电子产品业,汽车销售,零售商业等,都是印度人垄断的。以金沙萨为例,这里最大最安全的银行RAWBANK 是印度人开的;Sofi银行,有点像西联汇款,不是传统意义的银行,算是个金融机构吧,但是甩西联汇款几十条街。KIN MARKET, GG MARKET等连锁超市,还有我住的旁边全金沙萨最好的商业+住宅楼,还有这边所有政府高官生病只去的唯一一家医院HJ Hospital,都是印度人开的。印度人无处不在,在最拥挤最肮脏的市扬里,都是他们的店铺,活动着印度人的身影。

    拿医药行业来说,HJ Hospital垄断了很多政府职能部门的体检,定向检查工作。印度人在非洲融入之深,中国人绝对难以相比。他们考取这边的行医执照(虽然刚果金根本没有完善的系统),但是中国人也是不屑去了解各种执照是怎么回事,由于大量印度医生进入医疗系统,他们当然推荐和使用印度药,而这些印度药就这样光明正大地进入各个医院,如果最牛的医院都用这种药,其他小医院也都纷纷效法。这些印度药就进入各大医院和医药批发行业。

    看过《我不是药神》的人都知道,印度药在各种高端药中是非常有市扬的,这些药企大量雇佣印度销售,这样一来二去就控制了当地的医药市扬。

    这天我跟Mohan例行喝咖啡,我们就为什么印度人在非洲这么强的话题,展开的讨论。

    他问我你们中国工人一般多少钱一个月的工资,“最差的工人也要2000-3000美金,(其他领域我不知道,至少在我们矿业领域是这样的)而且,来回签证,机票等肯定都是要公司出的。”

    “那太贵了”,“在非洲,我们用之不竭的印度人力”, Mohan说,比如在我的商业领域,如果我需要推新产品,我需要雇100个印度销售员。我直接去市扬上,那些活跃在市扬上的小商贩,或者雇员,随时可以转化成我公司的员工。这些人已经在本地生活,对于本地市扬甚至比我们还了解,他们已经有这边的居留,会说本地语言,我们只要给500-1000美金的工资,他们就会很开心到我们这样的大公司来上班。”

    “是的,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中国人没有办法竞争的。”

    “e on, 你们不能哪里都强,也要给我们留点生存空间。”

    “你说的这些本地人,他们都会说本地语吗?”

    “入职之前他们必须学会,法语或者林加拉语,而在市扬上,林加拉语比法语更有用,因为很多去那里的人并没有去学校上过学,而法语是去上过学的人才会说的语言。”

    “这个公司入职的硬性规定?”

    “对,给他们3个月的时间,都会说了。”

    “额……”

    以我的学习能力,我都不敢保证3个月能学会林加拉语,虽然很多本地朋友都说,林加拉语非常简单,学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很多来非洲的中国人,并不是有学习思维的人,很多来了这边很多年,连基本的交流都不会。也许是学不会,也许是不屑于学,总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中国人融
>>>点击查看《他们在歌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