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他们在歌唱 > 他们在歌唱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5章 我是小李子,路遇“矮人族”(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他们在歌唱 章节目录 第15章 我是小李子,路遇“矮人族”(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路上,我见到了俾格米人——传说中的“矮人族“。

    俾格米热马主要生活在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他们被誉为“热带雨林的矮人”,拥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在刚果金东部地区的森林里散落居住着大概几十万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的身高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大约在1.3米左右,成年女子则更矮。他们的身材短小精悍,肌肉发达,显示出较强的体力和协调能力。这种独特的外貌特征使他们能在热带雨林中灵活地穿梭,攀爬树木,寻找食物和水源。直到今天,他们还住在树叶搭的“房子”里,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

    俾格米人的皮肤颜色较深,呈现出健康的黑色。这得益于他们生活在阳光强烈的热带地区,黑色皮肤有助于抵挡紫外线的侵害。他们的脸部特征独特,嘴唇较厚,这在他们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美丽的象征。厚嘴唇有助于他们在咀嚼食物时更好地挤压和撕咬。俾格米人的鼻子宽大,这有助于他们在热带雨林中更好地呼吸。宽大的鼻子增加了空气的吸入量,使他们在长时间的运动和劳作中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

    此外,俾格米人的头发卷曲,这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卷曲的头发有助于保持头部的温暖,并在雨林中有效地阻挡雨水。

    总的来说,俾格米人的外貌特征使他们适应了热带雨林的恶劣环境,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很多西方的人类学家都在做关于俾格米人的研究,想通过对这个族群的研究更加了解人类的进化进程。

    后面跟Komanda熟悉了,他也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Komanda就是南基伍省的人,所以穿梭于有叛军出没森林,对他来说习以为常。他知道这里的生存规则。路过一个叫XXX的地方,他说,这个地方有一种植物,吃了以后,可以挡子弹。之前本地有个人吃了这种植物,几十个叛军同时开枪,都没有打伤这个人,然后他带领本地人把叛军赶跑了。

    我笑着说,“那叛军现在为什么还在这里呢? ”但是Komanda说得真诚,显然他是信的。

    经过两天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黄总的营地。

    为了迎接我,黄总特意让本地黑人工人杀了一只羊,晚上要吃全羊宴了。

    黄总的营地很大, 他在我们这个圈里也是小有名气了,一切都归置的很好,有专门的库房,存放所有的配件,厨房很大,收拾的也很干净。里里外外有十几个房间,有单间,有双人间。床都比较高,也是为了避免有蛇或者其他什么动物跑床上去,床上都装有蚊帐。

    营房外面的空地上,有休息的凉亭,还安装了一个篮球架,有一排木屋,有2个厕所,和几个冲凉房。

    这里是不通电通水的,旁边有几个大的蓄水桶,专门有几个本地工人负责每天去河边取水把这几个桶装满。电的话,都是靠柴油发电机。营地每天晚上规定10点断电,工人们也都差不多这个时间点就洗漱完毕睡觉了。

    今天因为来了几个人,大家肯定会喝喝酒,吹吹牛,唱唱歌。

    黄总在这一片有11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要有十几个工人技术工人,黄油工人等,还有几十个本地工人。黄总的生产线也是沙金。我之前说过,淘金分为“岩金”和“沙金”,前者需要极其巨额的资金投入,在岩脉里开采,而后者则简单很多——用一些小型机械设备和化学物质,就着带金子的河水就可以生产。

    中国人在非洲淘金,主要是淘河里的沙金。

    岩金资源几乎都在西方大公司手里,中国人也很少有那样的开采实力,也是因为实力不容许吧,所有中国的企业比较短视。

    而沙金则不同,在刚果金东部有很多河流里其实都有沙金。当地人自己也会用很简单的设备,去“洗”这些河水和河沙,从中淘出金子。

    而中国人来到这里之后,会跟一些当地的“采矿老板”合作,用带来的机器和化学物质提高开采的效率。

    其实,外国人来从事这种小型沙金开采,在刚果金并不是很合法合规。或者可以这样说,真正按照政府法律规定能把所有证件办齐,流程走全,开采后又按着环保要求回填等的,就很少。但是,在这个地方,只要愿意花钱,倒也没有不能做的事情。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我问了黄总一些关于政策法规的问题,我们就算是开始聊正事了。

    黄总也是从加纳过来的,加纳不能继续淘金了,而我们需要继续生活,继续努力,我们不能停下在非洲淘金的脚步。我们需要继续寻金之旅。

    “像我这样的,已经算来晚了的。”我这么说。

    “兄弟,你这技术水平,到哪里也是可以发光的。”

    “当年在加纳,很多中国同胞确实做的有点过分,太急功近利,没有职业道德,破坏了本地的环境,最终惹恼了本地人”,

    “这也是没有办法呀,如果都按要求做,我们怎么挣钱呢”

    我没有再说话,我也是
>>>点击查看《他们在歌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