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帝国风云 > 帝国风云目录 > 网友上传章节 第二百五十六章 矛盾与合作(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帝国风云 网友上传章节 第二百五十六章 矛盾与合作(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舰队的战斗力增强,作战负担也变得加沉重{///书友上传}

    回到腊包尔之前,顾祝同在青岛海军司令部呆了几天,名义上是接受中将军衔,实际上主要是跟冯承乾商讨舰队的作战行动

    这次,顾祝同获得晋升与李向龙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冯承乾主动授予的

    当然,晋升为海军中将,也算得上是实至名归

    在中国海军中,顾祝同取得的战果仅次于李向龙,已经过了鲁志刚,是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顾祝同肯定能过李向龙,成为头号舰队司令官

    事实上,顾祝同的才能,并不仅仅局限在战术层面上,即不仅仅是指挥舰队在海战中取得胜利

    伦内尔岛海战就已证明,顾祝同对大局有极为准确的判断能力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才以授衔为名,让顾祝同回国休假十天,并且在收假后让他来到了青岛海军司令部

    虽然冯承乾并不怀疑顾祝同的才能,但是在赋予其大的权力之前,冯承乾还是得近距离考察一下这为年轻的海军中将

    当然,这次与冯承乾的交谈,也让顾祝同获益菲浅

    论战略眼光,恐怕没有人能够与冯承乾比肩,甚至没有人能够望其项背

    与冯承乾谈过之后,顾祝同对这场战争的总体局势有了加清楚的认识,或者说是加深刻的认识

    虽然大陆战场上出现了一些波折,战局进展不像预料的那么顺利进攻斯里兰卡与印度的作战行动也受到了影响,而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因陆军坚持,海军的作战计划也没有能够完全得到采纳,但是总体战局上,中德意同盟集团的战略优势依然极为明显,即便红俄还在苟延残喘、也已时日无多而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势必成为下一个红俄,而仅存的美国显然独木难支

    可以说,胜利不是问题,需要的只是时间

    关键就是,在取胜之后,如何继续维持现在的团结局面,即如何让同盟国集团不在战后分裂

    对此冯承乾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这就是,同盟国集团肯定会在大战结束之后,按照东西方阵营,分化成两个集团,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能够维持友好关系,也会因为在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与矛盾,最终分道扬镳

    显然,中德关系,必然会对双方的战略产生巨大影响

    这一点,已经反映了出来

    关键就是中国该如何处理中德关系

    显然,在大战期间,中德同盟是整个同盟国集团的核心,也是推动同盟国集团走向胜利的关键性力量说得直接一点,如果中德关系出现裂痕,那么就算能够取胜也要为胜利付出大的代价而这是双方都不愿意见到的也正是如此,就算中德已经出现利益分歧,但是双方都在尽量维护比如,在大陆战场上划分占领区的问题上中国就做出了让步,从而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无话可说在印度洋战场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承认了现实,并且默认了中国在印度洋上的霸主地位此外,双方还通过其他方式,想方设法的增强在军事与政治领域的互信与合作比如,在一九四二年初,中德陆军就互派了军事顾问团,以此增强军事协作能力又比如,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国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派遣了数千名飞行员,参与了对英轰炸行动做为回报,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向中国派遣了一批潜艇官兵,向中国海军传授破交作战的经验

    只是,这些合作,并没有掩盖住中德之间的矛盾

    最突出的,就是在中国向欧洲派遣远征军的问题上

    早在一九四零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陆军总参谋长就主动提出,希望中国在一年之内向欧洲派遣一支规模不低于五十万的远征军,主要协助德军在东线作战当时,德军在东线打得并不顺利可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底,也就是约定的一年到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拒绝了中国的援助,提出中国陆军没有必要派遣远征军赴欧作战,只接纳了中国陆军提供的轰炸机飞行员

    可以说,这件事情,让中国陆军很没面子

    要知道,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总参谋长提出要求之后,吴铁生就很上心,甚至专门聘请了一批回国德侨,还组建了语言培训班,从陆军中精挑细选的选拔了五十万官兵,让其分批次接受了基础语言培训,而远征军中的军官,要么是归国德侨,要么是归侨后裔,都有着较好的语言基础

    为此,中国陆军也花了不少经费

    在装备上,远征军也比其他部队高一级,不但配备了清一色的德械,甚至在训练的时候使用的就是正式装备

    要知道,当时中国陆军的训练营里使用的都是装备模型

    可见,当时中国高层非常重视这件事

    可惜的是,在远征军完成了组建、训练与组织工作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却以东线战况不再吃紧为由,拒绝了中国提供的援助

    有趣的是,到了一九四二年年底,在攻打莫斯科的作战行动受挫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再次提出,希望中国能够及时派遣远征军虽然
>>>点击查看《帝国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