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武侠小说 > 刺客不留行 > 刺客不留行目录 > 正文 第二十五章(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刺客不留行 正文 第二十五章(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得知秦忆是独眼龙安排在红花身边的一颗棋子的消息时,莫少然的内心又变的踌躇不安,他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是将这消息尽快告知红花,让他做好提防,但很快,第二个想法便淹没了第一个想法,我们不能怪罪他,因为这时候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多年前的王府惨案,最近这段时间,奶娘和母亲死时的惨状常常出现在他眼前,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以为他早该忘了那件事,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岁月流逝,记忆不仅没有消抹,反而愈加明朗起来。

    “能够利用红花在武林中的盛名,对于成就自己的霸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功成而万骨枯,这原本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法则,没有人会责怪自己的。”莫少然竟然开怀大笑起来。

    独眼龙有些按耐不住内心的狂喜,当他接到从康家庄园来的飞鸽传书后,长久以来压抑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只野兽开始蠢蠢欲动,康家庄园的杜思君不知被何人所杀,使得红花想要寻找身世的线索断的一干二净,这正是自己所想的,之前在听说他们要去康家庄园时,独眼龙为此还颇有些担忧,现在事情则完全按照自己的预想在发展,等到自己占领黑石县,和黎城的吴王遥相呼应,便大事可成,等到那个时候,红花也早已远赴襄阳参加武林大会,到时,只要自己略施小计,便可搅乱武林,免除吴王殿下的后顾之忧。

    黑石寨内不由地刮起了一阵暗斗的旋风,好在表面上大家依旧相安无事。

    小暑时节,吴王派出的第三批使者来到黑石寨,敦促独眼龙起兵呼应,据可靠内线,此时朝廷内部的主战派刚刚斗倒主和派,这些主战派大臣一占上风,立即在朝中形成共识,准备大举进攻叛军。

    当然,吴王使者到来的消息被封锁的严严实实,除了独眼龙极其心腹之外,莫少然和菜军师全部被蒙在鼓里,黑石寨迟迟没有动兵的原因正是山寨内无法形成统一战线,三位大头领各自心中打着自己的算盘,莫少然自不必说,即使是菜军师,他心中想着什么却没有人知道,三人谁也无法说服谁,然而,独眼龙清楚地知道,不能再等了,各自追求的理想不同,即使再等千年,山寨也无法一致对外。

    他决定立即起兵,至于莫少然和菜军师到了不该留时,他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其实,莫少然早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动神色,起兵这天,独眼龙将山寨内的所有人马聚集在断金堂前的空地上,首先由他自己大声地宣读了一份“讨逆檄文”

    大致内容如下:

    “伪皇帝莫氏,非先帝亲生,实乃贫贱之子,今得太后懿旨,召集天下各路英雄共讨伐之……吴王者,乃高皇帝嫡孙,血统纯正,我等豪杰深受本朝恩典,应愤然而起,共同拥护吴王,安定江山。”

    一时间,底下的喽喽兵竟然群情激奋,不知在谁的带领下开始振臂高呼:“吴王万岁!吴王万岁!”

    大军随即开拔,这支仅有一万人马的队伍,在道路上卷起了不小的尘土。

    莫少然端坐在马上,作为山寨的先锋官,他一人一骑独自走在队伍的最前方,由于酷暑难耐,队伍缓缓蠕动,骄阳放射出的金黄色光芒,透过云层洒到大地上,让地上的人感觉好像生在蒸笼中,沿途又没有树荫可以依赖,使身着盔甲的头领们苦不堪言,队伍里甚至开始小声议论,偷偷表达对主帅独眼龙的不满。

    莫少然不由暗自发笑,即使自己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领兵经验,但依照常理,兵贵神速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唯独独眼龙好像不清楚或者他是装作不知。这令莫少然犹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而且对于出发前的那一幕,大张旗鼓地宣读“讨逆檄文”同样颠覆了他的想象,众所周知,战前发布“讨逆檄文”如果放在吴王那一边来说倒是有它的用处,自己明明兵弱将寡,却要对全天下宣布自己叛乱的消息,而且立刻发兵,完全违背了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精髓。

    或许这正是独眼龙想要的结果,攻城是假,制造舆论才是其真正的目的,莫少然摇了摇头,不愿再去费力猜测,在一切事情还没有真相大白之前,最好的策略便是“隐忍”。

    此时的黑石县内早已慌乱不堪,自从红花杀掉那位爱民如子的县令后,朝廷派来的新县令迟迟没有上任,据县丞所言,新县令尚且在路上,京城距离黑石县有十万八千里远,而且偏僻难寻,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县务暂且由一位姓张的本地县丞全权代理。

    张大人站在县衙前看着街上慌不择路四处逃散的百姓,他心里很难过,那一窝盘踞在山中的强盗,竟然前来攻打县城,眼看着百姓们即将流离失所,即使他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也束手无策,无奈县里没有一兵一卒,那些原本在百姓面前趾高气扬的三班衙役一得知消息,便鸟兽散,他只得委派多年来一直跟在身边的一位老奴带着自己书写的求救血书前往遥远的府衙报信。

    张大人整了整身上的官府,转身踏进空无一人的县衙大堂,面对着大堂正上方悬挂的“明镜高悬”的匾额,拜了三拜。他不相信叛军口中所言,当今天子不是先帝亲生,再
>>>点击查看《刺客不留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