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法国的崩溃 > 法国的崩溃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3章 英国的现代化努力,1920-1936年(二)(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法国的崩溃 章节目录 第13章 英国的现代化努力,1920-1936年(二)(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对战斗机并不重视。20世纪20年代,特伦查德不相信战斗机(或者防空武器)能够有效地保护伦敦,他认为那些防御手段只是为了鼓舞士气。事实上,防空任务交给了地方自卫队,而该部队此时的资源不足。皇家空军也没有承担进攻性的防空任务,因为从未考虑将其部署在英伦三岛之外的地方,因此设计战斗机时重视速度和机动性,但没有过多考虑航程。1924—1937年间,RAF的战斗机全是双翼机,只装备2挺机枪,最高速度为240-370公里/小时。78这种设计理念一直延续到后来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根据1923年制订的“本土防空部队”(HDAF)计划,RAF希望建立52个中队,但一再被推迟,现役部队通常只有大约25个作战中队。相反,RAF全力在英国建造舒适的空军基地,这些基地拥有混凝土跑道、兵营和维护设施;到1934年,RAF在本土已有52个固定基地。

    对于为陆军提供空中支援这一不明确的职责,皇家空军更没有放在心上。虽然20世纪20年代,少数中队被指定为“陆军协同部队”,但它们装备的是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的“阿特拉斯”和霍克公司的“奥达克斯”飞机,机上仅配备1挺轻机枪和500磅的炸弹。即便在1933年航空部提出了对新的陆军协同轻型轰炸机P27/32的需求,最终也只是制造出了一种不合格的飞机:费尔雷公司的“战斗”。该型飞机于1937年进入RAF服役,到1940年就已过时。“战斗”能够携带4枚250磅的炸弹,但仍然只装备1挺轻机枪。1934年,航空部下发了两份需求清单,以满足支援陆军的要求。第一份需求说明书编号为P4/34,明确要求设计一种俯冲轰炸机,但得到的霍克“亨利”式轰炸机从未起到这个作用。第二份需求说明书A39/34的成果是韦斯特兰公司的“莱桑德”,但这种飞机的主要用途是炮兵观测,而非近距空中支援。因此,英国陆军无法指望RAF提供充足的空中支援。

    战略方面,在1932年3月日本入侵中国之前,英国政治领袖都从未放弃过“十年规则”。这清楚地说明了国联的虚弱,英国必须做出某种姿态,以加强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希特勒于1933年掌权后,帝国国防委员会(CID)决定,由于英国无法承受同时遏制德国和日本所需的国防开支,故选择以日本为重点,完成新加坡海军基地的建造工作。身为财政大臣的内维尔·张伯伦尤其反对出资重建英国陆军来应对欧洲大陆的紧急情况,而是建议为皇家空军建立更多的轰炸机中队。张伯伦担心,陆军规模过大,可能促使英国重新考虑在危机时向欧洲大陆派出军队。1933年11月CID建立国防需求小组委员会(DRC),就军队内部的不足提出报告。

    拉姆奇·麦克唐纳(1929年-1935年任英国首相)并未将希特勒视为威胁,认为法国是“杞人忧天”。他甚至在1933年称,不会反对德国将和平时期的陆军增加到30万人,这令法国CSG难以置信。在看待20世纪30年代初的防御重点时,CID认为远东房屋是最应优先考虑的事项,而本土防御则名列最后。

    然而,1934年3月,在DRC确认德国的头号潜在敌人后,张伯伦的反应是向RAF拨款,再组建3个轰炸机中队。将德国当成潜在威胁后,航空部意识到双翼轰炸机中队航程太短,机型老旧,无法威胁柏林,于是只得将其目标升级为航程更远、负荷更大的四发轰炸机。可是,四发轰炸机的设计还需要几年才能完成,因此在1934年7月,航空部下发了需求说明书B3/34,此举的决定是双发的“惠特利”轰炸机的诞生,它至少可以成胁鲁尔区的目标。生产“惠特利”的目的是填补合格轰炸机诞生前的空白。皇家空军领导层执着于用轰炸机自行实施战略空战的思路,1935年开发的动力旋转炮塔更加强了他们的这种幻觉。他们相信,将此种装置安装在下一代轰炸机之后,全副武装的轰炸机就可以在昼间袭击敌方领土时自保。毕竟,斯坦利·鲍德温有句名言:“轰炸机总能达成使命。”轰炸机司令部开始相信这种信口开河的说法,而没有进行作战试验。

    德国空军建立后,张伯伦和鲍德温开始对敌军轰炸机空袭英国的可能性而感到不安,于是催促航空部巩固本土防空。因此,航空部下发了配备8挺机枪的新型高速单翼战斗机的需求说明书,最终促成了“飓风”和“喷火”两型战斗机的诞生,它们都为拦截轰炸机(而不是敌方战斗机)而进行了优化。不过,这些战斗机需要几年的研发时间,在此期间,该部门订购了RAF的最后一批双翼战斗机——格洛斯特公司的“斗士”。航空部对雷达测向(RDF)技术的研究印象深刻,1935年9月批准投入6万英镑,建造5个“本土链”雷达站。航空部认为,结合新型轰炸机和RDF,能够可靠地抵御敌方轰炸机。和马奇诺防线一样,“本土链”和重型轰炸机给英国领导人带来了一种错觉:他们能够在一条坚固防线后相对安全的位置上作战。

    尽管重点被放在皇家空军提
>>>点击查看《法国的崩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