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桂花载酒再同游 > 桂花载酒再同游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章 回忆—初心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桂花载酒再同游 章节目录 第2章 回忆—初心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那时候的大楚帝国已是江河日下,社会阶级固化严重,一个人所想要有所为,不外乎这么几条出路:儒道、商道、兵道、玄门、符门、驼门、武宗、南派、北派。

    玄门、符门、驼门差不多是方外之门,属于出世的群体,齐欢一腔热血,自然不愿加入。

    武宗、南派、北派这三个讲究传承,不是从小培养的,很难有出头之日。更何况这三个里面更有无数小门小派,更为复杂。齐欢自幼俢儒,自然难以加入其中。

    商道,这就不是底层人的路子,毕竟发展已久,能够成功的不过千分之一。

    儒道,也是齐欢从小修行的。但是儒道入门易,精修难,对天赋的要求极高,且后期投入巨大,即便修为大成至圣,无人提点也难以有所作为。显然,这也不是齐欢所能承受的。

    那么,剩下的只有兵道了,也是唯一的出入了。

    幸运的是,此时兵圣孙武的后人—兵部尚书孙戈,同样看到大楚帝国的武备废弛的隐忧。他虽贵为一部之尚书,但秉性刚正,与同僚多不和,且不喜拉帮结派,因此在朝堂始终处于被孤立的边缘,甚至兵部实权都被左右侍郎把持。

    为了从根源上扭转楚军的不良风气,孙戈决心从低级军官抓起,要培养出一批真正有能力、有理想、有担当的职业军人,为楚国的千秋大业谋划,决心建立武备学堂,为楚军注入新鲜血液。虽然如此做有培植羽翼的嫌疑,但孙戈觉得自己行事光明磊落,也不在乎外界评价,于是便上书请奏。

    楚帝童柱虽说沉迷女色,不务朝政,但毕竟已就帝位二十余年,平衡术那是玩的溜的不能再溜了。既然清流派要少一员主力,那何党也必须同样如此。于是下旨由吏部尚书王松会同兵部尚书孙戈共同组建武备学堂,并分任正副堂主,具体筹组及教学由孙戈全权负责,王松负责任职前的考核工作。

    圣旨一下,清流及何党两派皆惊,都认为是对方企图挑事,削弱自身实力。这也导致一段时间内,两派的炮灰越来越多,无数的中下官员受到各种处理。为什么是中下层官员?毕竟高层官员动起来没那么容易,虽然有冲突,但也还不至于撕破脸皮。

    当夜,永兴王童郁被密诏入宫。

    “郁儿,武备学堂的事你怎么看?”此时童柱早已没了白天的猥琐浪荡。

    永兴王童郁,是大楚帝国的二皇子,整个帝国也只他与太子童成、永安王童缘三人真正懂得楚帝这些年的隐忍。只是此时另外两人分别在巡视定州与牧州,不在京师。听到楚帝的问题,其实童郁也早就思考过了。“此事是孙戈提的,他的为人,儿臣还是了解一二,他与何党不对付,与清流走的也不近,因此我看他的初衷应该是好的。父皇借此事削弱何党实力,诱使两派起冲突,也是意外收获了。”

    楚帝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道“这些年来,我们的布局也是有了一些成效,这次又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今夜孤找你来,是让你去参加武备学堂,替孤,替大楚,好好物色人才,研究兵道,以后为孤,为你大哥,征战四方,你意下如何。”

    当听到“为大哥征战四方”时,童郁不禁咯噔一下。虽说三兄弟情谊深厚,但面对帝位,要说没有一点想法,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此刻他不能说,也不敢说此想法,只能回道“儿臣遵旨,必然不负父皇重托。”随后便退出了议政殿。楚帝童柱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中。

    武备学堂的组建异常顺利,主要生源有两类:一是军中立有战功,但缺少韬略的;二是面向落榜儒生,挑选体格健壮者且有意从军者。为什么是落榜儒生?毕竟上榜了儒生,前途大多不可限量,又会看得上从军之路。毕竟在坊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有一批特殊生源,即权贵之后,永兴王童郁自不必说,明面上的便有曹家、袁家、杨家、孙家、刘家等大家族派人参学,这些人自然是不必考核的。至于暗地里其他世家大族到底安排了多少人去参学,那便难以统计。

    齐欢很幸运,他是儒生里面少数几个出身清贫但得以入学的,这也与其志向不谋而合。

    报道第一日,走过挂有“武备学堂”门匾的正门后,看到的便是一扇巨大的石屏风,上书四个金漆大字“为国兴武”。

    齐欢看着这四个大字出了神,我的理想,我的初心,不仅仅是“学成文武艺,授与帝王家”,“为国兴武”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点击查看《桂花载酒再同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