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新纪元1912 > 新纪元1912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69章 袁世凯的心结(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新纪元1912 章节目录 第169章 袁世凯的心结(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精彩小说,请前往,。.7月的京城,早已是盛夏之时,白天的京城是燥热的,如烤炉一般,那高耸的城墙挡住了城外的些许凉风,只使得这城市白日像是火炉一般,直到入了夜之后,那火炉般燥热才稍微舒转一些

    入了夜,星光叶影里阵阵的小风,在中南海瀛台的凉亭之中,袁世凯抬起头,看着高远的天河,叹了口气相比于外界的燥热,中南海的天气是凉爽的,可虽是如此,但是袁世凯依还觉得空气仿佛不够,胸中非常憋闷 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穿着一件粘棉江衫的袁世凯的袁世凯,那张园脸显得圆了,只是脸色中全是一副憔容,蜡黄而没有多少血色,就是那双曾让不知多少有胆寒的双眼,这会的神采也暗淡了许多

    年纪大了,身体不中用了

    尽管不愿意承认,可是打从今年过了年,这身体便是一日不如一日,这一点或许能瞒得住其它人,但是却瞒不住袁世凯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袁世凯远比其它人为了解

    时辰到了

    死,多么可怕的字眼 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袁世凯耗费了大半生的精力,好不容易爬上了权力的顶峰袁世凯一向不服输不信邪,苦心经营一生,直至坐上了民国大总统的宝座但是再大的英雄也斗不过老天,人总是要死的真正令袁世凯感到害怕的是,他竟然可以算着日子过,现在是五十八岁,按照那个纠缠了袁氏家族三代人的魔咒,自己最多只能再活两年了

    可是现在,他却感觉,老天爷恐怕连两年的时间都不会给他

    如果老天爷再给我两年时间……可老天,会给他两年时间吗?

    只要再有两年时间,袁世凯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中国操持成一个大国,现在中国这大国之形已显了,远征军的欧洲大胜已经为修订约寻各国平等待我铺平了道路,外部条件是如此之好,而在另一方面,随着这场大胜不单之前的法国人希望远征军发挥大、重要的作用,就是英国人也站了出来,希望中国能够派出多的远征军,而法国人似乎怕英国人拉走远征军,白里安总理甚至通过康德表示“他期待中国远征军在未来将发挥同英国远征军相同的作用”,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法国人承认了中国远征军的作用

    而在陆军部那边,陆军部已经制定了编练两百万远征军的计划,一但计划达成,地方各省的省军将被“抽调一空”,而到欧战结束之后,省军将会被彻底瓦解,派出的是一支鱼龙混杂的远征军,而归国的将是一支全的中央陆军

    没有了军队作为支撑的地方还有什么力量挑战中央,即便是其还存在着些许兵力,面对两百万强军又岂有反抗之力

    “内忧外患一日扫清”

    正如李致远当初的料想一样,远征军得胜还朝时,便是民国之外患内忧得解之时,可……老天毕竟还是没有给他两年的时间啊

    想到这,袁世凯的那张蜡黄的脸色微变,同时长叹一口气

    “大爷,您又在为李致远的事烦心”

    这时坐在袁世凯对面的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突然插了一句话来,只是打断了袁世凯的思绪,而袁世凯则什么也没说他又岂会在儿子面前说什么,担心自己的身体?

    于是乎,父子俩都在沉默着,相比之前,这会袁世凯的眉头锁得紧…,

    李致远

    袁克定提到的这个名字,总是会让袁世凯的心中浮现出各种情绪来对于李致远,袁世凯从来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方面,李致远手中的精锐军,可谓是他的心头刺,所以,在远征军遭受重创后,他才会长舒一口气另一方面,李致远的理国之才,却又让袁世凯叹为观止,对其需要是极尽配合,完全是放手任其为之

    “或许,谁都可以不喜欢他,但谁都离不开他”

    想着现在京中各界人士对他的评价,袁世凯的心下却又不由的长叹一声,离不开他啊

    去年,李致远刚来京中任职时,袁世凯甚至曾制定过用梁士诒与其暗中政斗,借机施以平衡的策略,可现在,他袁世凯自己就不止一次的让梁士诒对国务院那边多加配合

    袁世凯之所以会放弃最初的计划,原因非常简单,他离不开李致远,李致远不单在调整经济、整厘财政,于中国无人能力,重要的是在中央、地方权争上,李致远的软硬手腕之灵活,亦是他人难急

    以经济为诱饵、以财政为手腕、佐以法律、行以国需,种种手段只让袁世凯看的是除去佩服之外,多的却是感叹,李致远从来不曾为他用,可他做起事的公允之心,却又让袁世凯的心下何止一次生出可惜之感

    而袁克定之所以会提到李致远,其原因很简单收买军心、其心不良

    从那林保仁提出那个什么国家公墓之后,整个中国都像开了锅一般,建立国家公幕似如一股浪潮,波及到中国的所有阶层:工人、农民、学生、商人、士兵以及军官、地方官、名流绅士也都卷了进去,他们一方面表示赞同,另一方面则呼吁希望将公墓建于本省,而南洋各地的华侨是行动极为
>>>点击查看《新纪元1912》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