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新纪元1912 > 新纪元1912目录 > 第二卷 中国,一个春天的开始 第351章 广州(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新纪元1912 第二卷 中国,一个春天的开始 第351章 广州(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民国四年4月6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此时岭南一带早已经是一派晚春之色,在岭南的崇山俊岭之,五架飞机机似一群巨大的飞鸟,静静地飞越南岭山脉,朝着广东省省会广州飞去。

    这五架飞机是国社党的助选飞机,在过去的二十天间,李子诚已经搭乘着飞机飞遍了湖北、江西、四川、湖南四省的主要城市。正如李子诚所料想的一样,每一次,当飞机降落在某一个城市之后,立即会在那座城市掀起一阵狂风。

    飞机!

    作为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已经完全展现了它的影响力,二十天间,这五架飞机,在四省卷起了一阵旋风,而伴着旋风的产生,国社党、助选、李子诚,一直占据着国内报纸的头版。

    而现在每一个省的大中城市的人们,无不期待着助选机队的到达,当然对于绝大多数民众而言,他们更期待的却是看到飞机,尤其是在航空队的两架护航飞机的空中飞行表演。不过即便如此,国社党、李子诚却随之为人们所熟悉。

    机舱里,阳光透过巨大的方形舷窗照入机舱,使得机舱显得很是明亮。靠着柔软的座椅,李子诚不时的翻阅着最新的报告,表面镇静的神态里透出几分喜色。

    二十天,拜访四省二十座城市的效果远过他最初的想象,那二十座城市都是补选区,其中有六座城市的投已经结束,在效果最好的武昌选区,国社党赢得了过九成的补选席位,即便最差的城市,也赢得了7成补选席位。

    如果按照这种局面展下去,这次国会补选结束之后,国社党很有可能会以30%左右的席位,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同时还有可能赢得控制诸如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议会,这三省议会的主流之前是国民党,其议会议员在“民二叛乱”后均失去了议员资格,三省省议会几乎就是重选。

    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在心中合计着补选之后,国社党可能控制的省议会,李子诚的脸笑容更浓了,如果可以控制这六省议会,意味着自己将有可能控制小半个中国,这无疑将会成为自己在京城的政治生涯添加又一个有力的筹码。

    “如果能赢得广东、福建两省的话……”

    心中嘀咕着,李子诚的眼前却浮现出半壁江山皆为已有的局面,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这八个省省议会都曾为国民党所控制,因此是此次补选的重中之重,如果八省议会能为国社党所控制,那就意味着国社党将掌握八省之地。

    省议会,在国民党的手中或许无法挥太大的作用,但是在李子诚的手中,李子诚却自信能把省议会的作用挥至最大,当然最根本的依持还是武力、财力,没有武力、财力作为后盾,国社党不过只是第二个国民党。

    可当国社党拥有武力、财力作为后盾,又能掌握八省议会,那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作为整个计划的制定者李子诚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两个月后,他便拥有同袁世凯“裂土”的资格。

    “广东……”

    可想到这两个字眼,李子诚脸的笑容却慢慢的消失了,广东省,那里是国民党的大本营,现在的广东省省议会留守议员不过只有十一人,其他一百余名议员,皆为因系国民党员,而失去竞争资格,而那些人要么是“革命功勋”,要么就是“地方名流”,国社党想赢得广东,实在是……

    就在这时,张一麟从机尾舱走了过来,然后弯腰说道。

    “经略使,穆经理拍来一份电报。”

    尽管“”客机的体型并不算庞大,但是为了便于联络,飞机仍然加装了一部电报机,以保持同陇海方面的联系,以保持彼此间的通讯。

    “藕初?”

    李子诚倒是一愣,穆并不负责的经略使公署的事情,他给自己来电报,显然是为了的公司的事情,尽管自己是公司的董事长,但公司的主要事物还是由穆负责,自己只是把握一下大方向,同时指导技术中心应该在什么时候放出什么技术。

    “是的,经略使。”

    张一麟在说话时,将电报递了过去。

    “估计有一万字……”

    一万字的电报!

    接过那十几页电报纸,一时间李子诚还真不知道,会有什么大事,能让穆拍来这么一封长电。“这么长的电报……”

    自言自语时,便开始翻看着电报,

    “……成立化工康采恩?”

    瞧着穆的报告,李子诚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意外,“一业一企”是未来四年公司展的重点,通过行业垄断达到减轻公司的管理成本,同时促进行业展,在很大程度,这不仅符合公司的利益,同样符合国家的利益,对于“一穷二白”的中国而言,欲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必须要通过全盘规划,才能在短期内达到这一目的。但是中国的经济环境,使得中国不可能采用的“计划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完成,但是行政指导却没有法律依据。

    虽说具有前瞻眼光的精英们制定的政策,不仅有
>>>点击查看《新纪元1912》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