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恩施人物 > 恩施人物目录 > 章节目录 第67章 董必武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恩施人物 章节目录 第67章 董必武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董必武青年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

    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工作委员会主任。1920年春,他创办武汉中学,作为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启蒙运动的基地;同年秋,与陈潭秋等在武汉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他代表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返鄂,负责建立和发展湖北共产党组织,任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委员。

    1921年8月,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利用正在发展的湖北自治运动,派遣董必武以“湖北省自治筹建处代表”的身份前往鄂西,一方面完成国民党非常大总统孙中山“赴川联络军队,准备北伐”的命令,一方面了解鄂西情况,相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宣传活动。董必武偕同国民党人、军政府宣传委员詹大悲和王守愚、潘怡如、潘正道一行五人,赴四川请川军总司令刘湘出师“联湘援鄂”,驱逐军阀王占元。刘湘为了稳定四川及西南局势,防止曹锟、吴佩孚等北方军阀势力扩展到长江沿岸各省,同意“联湘援鄂”,共同出兵湖北,成立“鄂西自治军总司令部”,委潘正道为总司令,潘怡如为参谋长,董必武为幕僚长,刘湘自兼鄂军总司令,王守愚为总司令部顾问。

    同年8月中旬,董必武协同指挥鄂西自治军及援鄂川军共五个混成旅1万多人,进攻盘踞恩施的北洋驻军,拟经恩施向宜昌、沙市进攻。8月21日首克利川,再占恩施,迅即打下施鹤七县,直逼宜昌。取得芦林古渡战役胜利后,潘正道行营三游洞,将军队事务交由董必武负责。董必武亲临前线指挥,少数部队攻入宜昌,激战20多天。因吴佩孚援军赶到,鄂西自治军与援鄂川军退守恩施、利川、巴东野三关。董必武、潘正道、王守愚率部固守恩施,驻扎在恩施城的鼓楼街,负责指挥鄂西自治军和管理地方行政工作。1922年5月,董必武奉中共党的指示离开恩施返回武汉。

    虽然这次打击北洋军阀的军事斗争失败了,但董必武的鄂西之行团结和影响了潘怡如、詹大悲、王守愚、潘正道等一批军政上层人士,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使他们后来积极靠拢中国共产党(有的成为中共秘密党员),为党的统一战线的建立、帮助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董必武对鄂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劳动民众的情况有了直接的更深入的了解,为湖北省党组织在鄂西地区的组织发展和革命斗争策略的制定打下了思想基础。

    之后,董必武和陈潭秋创立的武汉中学以及由他任校长的省立第一师范,接纳和培养了一批恩施各县的进步青年学生。1922年,董必武、陈潭秋领导成立了中共党组织的外围团体“施鹤留省学会(对外称“同乡会”),吸引了在汉读书的100多名恩施籍学子参加,促成大批恩施青年留省参加党、团组织,先后人党、团组织的学生50 余人。这为中共党组织在鄂西开展革命斗争积蓄了力量。

    1925年夏天,董必武派来凤籍共产党员胡楚藩等回到恩施,在省立十三中学进行革命活动,并联络发动恩施、咸丰、利川、建始、来凤一批进步青年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开展理论学习和宣传活动。1926年11月,董必武派遣鄂西8县60多名跨党党员,以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或巡视员、指导员身份先后回鄂西,在各县开展革命活动,帮助筹建国民党县党部。到1927年3月,鄂西各县都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民党县党部,同时建立了4个秘密共产党支部,发展共产党员50余人。各县通过开展农民运动,改造“神兵”,建立农民武装,将枪杆子掌握在共产党手中,迅速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一直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点击查看《恩施人物》最新章节